三峰台春望

杰阁临衢道,楼高足振衣。

三峰当槛出,一水抱城归。

麦浪连天白,桃溪映日绯。

砚池连笔架,相向觉氛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三峰台春日之景,诗人站在高阁之上,远眺四周,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首先,“杰阁临衢道,楼高足振衣”两句,开篇即展现出三峰台的雄伟气势。高耸的楼阁矗立于道路旁,楼阁之高,足以让衣袂飘扬,生动地描绘出登高望远的豪迈之情。

接着,“三峰当槛出,一水抱城归”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三峰台周围的自然景观。三座山峰仿佛从楼阁的栏杆间探出头来,而一条河流则环绕着城市,归于远方,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山川与城市和谐共存的画面。

“麦浪连天白,桃溪映日绯”两句,将视线转向广阔的田野和蜿蜒的溪流。麦田在春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白浪,与远处的山色相映成趣;而桃溪则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绯红,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最后,“砚池连笔架,相向觉氛稀”两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相结合。砚池与笔架并置,象征着文思泉涌、才情横溢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此处感受到的宁静与淡泊,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三峰台周边的自然美景,也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

方榖(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石碧山

竹光团野色,山寺午钟稀。

饥鸟窥僧榻,狂花溅客衣。

屏萝欺绘笔,石溜送琴丝。

静意谁堪会,流莺时一啼。

形式: 五言律诗

游大岩山

岩深秋欲暝,壁势若飞空。

沓嶂围天外,阴泉吐雾中。

石藤多卷曲,竹树郁菁葱。

冥悟寻真契,兹山趣亦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己亥元旦试笔次李西莲韵

万里条风拂曙晴,草堂春色动江城。

疏慵久应偕中散,旷达何须效步兵。

绕座屠苏欣劝酒,几家鸾玉竟吹笙。

芳时不羡谈经席,自爱梅花索笑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王燕友归里唔同社诸子韵

长安杯酒胜交初,况是髫年砚席余。

君已鸾台荣献纳,我还北阙未征除。

星应喉舌通辰极,径辟羊求总寂居。

一自草堂甘赋隐,不堪涸辙对悬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