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饮酒春日得家问喜甚与宗之对酌调马驿中速饮数觥径醉醉中和东坡醉题四首(其四)

饮少辄大醉,醉中识其真。

天地一秋毫,况此渺然身。

归休岩穴间,坐阅万态新。

去去勿复道,时清为幸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久不饮酒春日得家问喜甚与宗之对酌调马驿中速饮数觥径醉醉中和东坡醉题四首(其四)》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诗人久未饮酒后,在春日里得到家人的问候,心情大喜,与友人对酌畅饮的情景。

首句“饮少辄大醉”,描绘了诗人酒量虽小,但一旦饮酒便能醉倒的情景,体现了酒的魔力和诗人的豪情。接着,“醉中识其真”一句,点明了在醉酒的状态下,诗人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自我内心的真实感受。

“天地一秋毫,况此渺然身”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个人置于天地之间,如同秋毫一般微不足道,强调了个体在宇宙面前的渺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归休岩穴间,坐阅万态新”则表达了诗人向往隐居山林的生活,享受自然之美,观察世间万象,体验生命的多样性和变化。这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界的热爱。

最后,“去去勿复道,时清为幸民”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期望。他希望在和平的时代里,人们都能过上安宁、快乐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祉的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饮酒后的醉态,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社会和谐的期盼,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寓琼山远华馆一夕梦游山间小堂松竹环合有道士坐堂上诵李太白送人游桃源序中有良田名池竹果森然三十六洞别为一天之语觉而异之今假道容惠当游勾漏都峤白石罗浮皆洞天也岂神者先告将有所遇耶赋诗以纪之

神清遂仙游,境寂恣遐躅。

羽人入我梦,轩户霭松竹。

高吟谪仙文,逸韵响金玉。

觉来残灯荧,倘恍犹在目。

归途历容惠,问津非素卜。

将游四洞天,就彼白云宿。

岂无葛稚川,妙论资灌沃。

试求龙虎丹,一使鬓毛绿。

斯言傥可珍,长揖谢浮俗。

却笑昌黎翁,强项宁诘曲。

形式: 古风

海上得孔雀六鹦鹉十馀携归遗童稚辈戏成二绝句(其一)

凤友鸾朋出海邦,金花翠尾烂文章。

梁溪台绍今何似,归伴胎仙取次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海上得孔雀六鹦鹉十馀携归遗童稚辈戏成二绝句(其二)

绿衣绀趾已能飞,学语交交末转时。

不是蓬莱花鸟使,携归聊与调群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立春后一日风雨殊有寒色偶成

竟夕北风号,春回雨已膏。

归程离海峤,旧服理绨袍。

宿瘴须寒压,清愁欲醉逃。

何当入江浙,雪片洒鹅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