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

岂曰无衣,不能素裳。缝齐有锵,直韨以方。

岂曰无衣,不能素履。絇以为戒,夙夜以无怠。

素裳戋戋,谁涉不褰。素履几几,谁涉不止。

始也何所为,我推我宗。恶余之无从,睢盱以为恭。

今也既宣我力,群心慝慝。

毁予以自德,曾莫肯己直。尔我目矣,何为而眊。

聪亦云听,曾莫有告。谋及于道,佛且讪以笑。

谓白盖黑,或者亦以赤。行何必有足,巧言以成迹。

以我有常,从尔罔极。翩翩者舟,在河之涘。

人待不至,亦以自济。嗟尔君子,归欤予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无衣一首招黄任道归》。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情言志的诗歌,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服饰和行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坚持自我本色的态度。

“岂曰无衣,不能素裳。缝齐有锵,直韨以方。”开篇即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无需华丽外表,只要心中的道德如同简单却坚固的衣裳就足够了。

“岂曰无衣,不能素履。絇以为戒,夙夜以无怠。”接着诗人又用到鞋履来比喻,一日三餐、勤勉不息地修炼自己的品行,如同穿着简单而坚固的鞋履,无论何时都不懈怠。

“素裳戋戋,谁涉不褰。素履几几,谁涉不止。”这里诗人用“戋戋”和“几几”来形容自己简单质朴却坚持不懈的品行,无论别人如何评价,只要自己心中有数,就像穿着这样的衣裳和鞋履一样,不会轻易改变。

“始也何所为,我的宗。”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初衷和信仰,这是他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坚持。

“恶余之无从,睢盱以为恭。”而对于那些不切实际、不知自我定位的人,诗人表示出厌恶之情,认为他们缺乏自知之明,没有真正的自我价值观。

“今也既宣我力,群心慝慝。”现在诗人已经表达了自己的力量和决心,虽然外界可能有各种非议,但他内心的力量是坚不可摧的。

“毁予以自德,曾莫肯己直。”即使别人对自己有诋毁之言,也不影响诗人自我价值的肯定,他知道如何认定自己的正确。

“尔我目矣,何为而眊。”诗人的眼睛(内心)清晰无惑,不会因为外界的声音而迷失方向。

“聪亦云听,曾莫有告。”他聆听着天地的道德之声,而非世俗的纷扰,这是他的内在修养所在。

“谋及于道,佛且讪以笑。”诗人认为,在探求大道的过程中,有些看似高深莫测的智慧,其实不过是一种浅薄的笑谈。

“谓白盖黑,或者亦以赤。”对于一些表面上的善恶是非,诗人持平常心,不会轻易下判断,因为事物往往有其复杂性。

“行何必有足,巧言以成迹。”他认为行动不必在乎华丽的言辞,更重要的是实际的步履和脚印。

“以我有常,从尔罔极。”诗人坚持自己的一贯原则,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而轻易改变方向。

“翩翩者舟,在河之涘。”他如同一只在河流中自由航行的小船,虽然环境可能险恶,但依然保持自我本色。

“人待不至,亦以自济。”诗人明白,即使外界的期待和支持未必到来,他也能够通过自我努力去实现自救。

“嗟尔君子,归欤予迟。”最后,诗人对那些志同道合的人发出呼唤,希望他们能早日回归,共同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坚守。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日蚀

钱塘山人大署壁,曰十月朔日且蚀。

坐者跳起行者留,愚闻之惊智为惑。

我时过市偶自停,眩两目视闹耳听。

自嗟身贱不有位,安得置此诛四刑。

惟此丙申日在未,天面黯郁昏不济。

举头仰日已半亏,群阴得志云不披。

尘函欲开镜尚掩,谁把白壁涂之泥。

大哉玄象浩难测,安有庸人以术得。

天乎反成竖子名,不念吾皇禳以德。

吾闻日名为大明,光一自出灭月星。

今乃为之成薄蚀,安得君子不为小人乘。

形式: 古风

长风

长风吹百草,势力亦随靡。

地长风易休,草力复随起。

长风随令归,风去何时来。

百草安正繁,兰生尔何哉。

形式: 古风

长江万顷明如镜

长江万顷明如镜,江面无风江水静。

白日当空照江底,蛟穴龙居难隐映。

乱山影落碧波寒,渔翁醉卧愁不醒。

迟暮东南见海门,海门目断烟云暝。

几度狂涛日月低,舟师鼓枻歌相庆。

长江虽长缯网多,纤鳞何处逃生命。

形式: 古风

世言

纷纷世俗言,病客久厌听。

圣贤没已远,是非久无定。

六经纸上言,黑白欲谁证。

独有自信人,中得不外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