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谢石秋

五年又踏台城路,风俗人文忽改观。

触目河山犹有感,惊心风雨不胜寒!

逢场作戏嗟垂老,隔座闻歌惨不欢!

寥落晨星天欲曙,披衣起坐夜漫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赠谢石秋》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许南英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切思考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首联“五年又踏台城路,风俗人文忽改观”开篇即以“台城路”这一历史遗迹为背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社会风貌的变化。五年的时间跨度,不仅指出了时间的长度,也暗含了历史的更迭与社会的变迁。诗人踏足于此,感受到的是“风俗人文”的突然改变,这种变化可能是社会风气、文化习惯或是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感知。

颔联“触目河山犹有感,惊心风雨不胜寒”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诗人面对眼前的山河,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这里的“风雨”既可理解为自然界的风雨,也可象征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诗人感到“不胜寒”,不仅是身体上的寒冷,更是心灵深处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与焦虑。

颈联“逢场作戏嗟垂老,隔座闻歌惨不欢”则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哀叹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是在娱乐场合,诗人也难以找到真正的快乐,这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尾联“寥落晨星天欲曙,披衣起坐夜漫漫”以黎明前的景象结束全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而深思的形象。在即将迎来曙光的时刻,诗人却只能独自披衣而起,夜色依旧漫长,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担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切思考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098)

许南英(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浴佛节过开元寺

灵辰浴佛来随喜,呗响钟声礼法王。

忏悔十年除慧业,通灵一瓣热心香。

倚松习静含禅味,枕石清斋纳午凉。

廿载重经香火地,傍人不解感沧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连雅棠

天与连生著作才,何缘潦倒困尘埃!

世方板荡遭非偶,愿已睽违志不灰。

苏轼不生沦玉局,燕丹已死冷金台。

新诗尽有幽、并气,知自居庸跃马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四月二十一日南社同人小集

宦海浮沈六十春,归来故里等閒身。

两重黑海风涛恶,一辈青年日月新。

乘兴聊穿灵运屐,科头且脱惠文巾。

我来不尽沧桑感,胜国衣冠少旧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吊梅

孤忠抗节海之滨,香火空山草木新。

独有梅花偏耐冷,枯根不受帝王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