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代人上吴履斋集贤寿

绿野归来,筇杖角巾,岂不快哉。

有清泉白石,东西岩岫,翠阴红影,高下楼台。

况是蕤宾,槐庭暑薄,照眼葵榴次第开。

轻熏里,剪香蒲为寿,一笑传杯。栽培。多少英材。

更霖雨、看看遍九垓。

算支撑厦屋,正资梁栋,调和钧鼎,须用盐梅。

旒冕兴思,搢绅颙望,应有天边丹诏催。

依还是,为苍生一起,重位元台。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从绿色田野归家,手持竹杖头戴角巾,怎能不快乐呢。
有清澈的泉水和洁白的石头,东边西山洞穴,青翠的树荫和红色的光影,高高低低的楼阁台榭。
更何况正值蕤宾节气,槐树下的庭院暑气微薄,映入眼帘的是依次盛开的向日葵和石榴。
在轻柔的香气中,我们剪下香蒲祝寿,举杯共饮,庆祝众多杰出人才。
不久后,雨水充沛,润泽天下。
这些人才如同支撑大厦的梁柱,对于国家的治理,他们犹如调和鼎鼐的关键角色。
朝廷官员期待着,仿佛天边传来丹书诏令的召唤。
最终,他们会为了黎民百姓,共同承担重任,登上高位,成为元台领袖。

注释

筇杖:竹杖。
角巾: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
蕤宾:古代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此处指夏季炎热时节。
槐庭:槐树下的庭院。
钧鼎:古代象征国家权力的大型铜器。
旒冕:古代帝王的冠冕。
搢绅:古代官员的代称,插笏于绅带间。
元台:古代官署名,相当于宰相或最高行政长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景。开篇“绿野归来,筇杖角巾,岂不快哉”表达了诗人回到自然环境中的喜悦之情。这里的“筇杖角巾”是老人的形象,显示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安逸生活的追求。

接着,“有清泉白石,东西岩岫,翠阴红影,高下楼台”描绘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山水景色。清泉、白石、岩岫以及楼台等元素构成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山水画境界,这些自然景物不仅为诗人提供了审美的享受,也映射出了诗人的心灵世界。

“况是蕤宾,槐庭暑薄,照眼葵榴次第开”则进一步描绘了一幅夏日里的宁静生活。这里的“蕤宾”指的是花开的时节,“槐庭暑薄”则表明天气不热,而“照眼葵榴次第开”则是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生长的一种美好写照。

“轻熏里,剪香蒲为寿,一笑传杯。栽培。多少英材。”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生活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轻熏里”可能是指一种淡雅的生活氛围,“剪香蒲为寿”则是祝愿长寿,“一笑传杯”则表现了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更霖雨、看看遍九垓。算支撑厦屋,正资梁栋,调和钧鼎,须用盐梅。”这几句诗则是对生活物质基础的关注和对未来规划的表达。“更霖雨”可能指的是丰富的物质条件,“看看遍九垓”则是一种对未来美好景象的展望。

“旒冕兴思,搢绅颙望,应有天边丹诏催。依还是,为苍生一起,重位元台。”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更高境界的追求和对知识的渴望。“旒冕兴思”、“搢绅颙望”都是对于知识和智慧的向往,而“应有天边丹诏催”则可能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激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友情、寿命、知识等方面的珍视和期待。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

收录诗词(118)

张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为壑相寿

思昔买臣,怀绶会稽,年犹五旬。

算初无功用,维持国事,但将富贵,夸耀时人。

未若先生,方当强仕,掌握长淮百万军。

难摹写,是擎天拄地,纬武经文。河滨。胡马嘶春。

便密运机筹出万全。

拥熊旗指授,鹰扬虓啖,毡裘胆落,鼠逸狐奔。

褒诏飞来,威名加盛,从此不须关玉门。

归朝也,看云台画像,金鼎调元。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凯歌.为壑相寿

双阁护仙境,万壑渺清秋。

台躔光动银汉,神秀孕公侯。

胸次千崖灏气,笔底三江流水,姓字桂香浮。

十载洞庭月,今喜照扬州。捧丹诏,升紫殿,建碧油。

胡儿深避沙漠,铃阁飏轻裘。

点检召棠遗爱,酝酿潘舆喜色,英裔蔚文彪。

整顿乾坤定,千岁侍宸旒。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孤鸾.次虚斋先生梅词韵

塞鸿来早。正碧瓦霜轻,玉麟寒少。

昨夜南枝,一点阳和先到。

黄昏半窗淡月,照青青、谢池春草。

此际虚斋心事,与此花俱好。算巡檐、索共梅花笑。

是千古风流,少陵曾道。争似油幢下,对一枝春小。

江城惯听画角,且休教、玉关人老。

好试和羹手段,向凤池春晓。

形式: 词牌: 孤鸾

孤鸾.以梅花为赵懒窝寿

荆溪清晓。问昨夜南枝,几分春到。

一点幽芳,不待陇头音耗。

亭亭水边月下,胜人间、等闲花草。

此际风流谁似,有懒窝诗老。向虚檐、淡然索笑。

任雪压霜欺,精神越好。最喜庭除,下映紫兰娇小。

孤山好寻旧约,况和羹、用功宜早。

移傍玉阶深处,趁天香缭绕。

形式: 词牌: 孤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