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兴二首(其二)

种花种兰蕙,取士取君子。

萧艾不馨香,小人混臧否。

如何此芳草,零落在山林。

古人不可见,悠悠伤我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寓兴二首(其二)》由元代诗人陈高所作,通过对比“花”与“兰蕙”的高洁与“萧艾”的卑微,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中道德沦丧的感慨。

首句“种花种兰蕙”,以“花”和“兰蕙”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纯洁的灵魂,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接着,“取士取君子”进一步强调了对真正德才兼备之人的推崇,希望社会能够选拔出真正的贤能之士来治理国家。

然而,“萧艾不馨香,小人混臧否”两句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在这里,“萧艾”比喻那些低劣、无德之人,它们虽生长在土地上,却毫无香气可言,象征着社会中充斥的小人之辈,他们混淆是非,败坏风气。这种现象与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诗人内心的不满和忧虑。

最后,“如何此芳草,零落在山林”一句,将“芳草”比喻为贤者或君子,表达了对这些人才被埋没在山林间的无奈和痛惜。同时,也暗含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因为“古人不可见”,只能通过历史文献来了解他们的事迹,而无法亲眼见到他们的风采,这更增加了诗人的哀伤之情。

“悠悠伤我心”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对于贤者被埋没的深深遗憾和对古代贤者的无限怀念。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道德风尚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125)

陈高(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授庆元路录事,明敏刚决。不满三年,自免去。再授慈溪县尹,亦不就。方国珍欲招致之,无从得。平阳陷,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论江南虚实,陈天下之安危。扩廓欲官之,会疾作卒。有《不系舟渔集》、《子上存稿》

  • 字:子上
  • 号:不系舟渔者
  • 籍贯:元温州平阳
  • 生卒年:1315—1367

相关古诗词

山居

避喧林下居,抱病山中卧。

家贫酒屡空,性懒诗慵课。

禽声隔树啼,云影当窗过。

独有采樵人,时来慰衰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个]韵

晚步

雨霁野色净,杖策步残阳。

度桥寻幽径,沿溪绕西庄。

陇麦生微秀,篱菊散清香。

行吟来复往,零露忽沾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寒食寓兴次黄宗鲁二首(其一)

浩荡乾坤大,羁栖岁月深。

他乡对寒食,愁思满淮阴。

诗句惭孤咏,春花孰共寻。

相逢同郡子,时复一论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寒食寓兴次黄宗鲁二首(其二)

去岁清明节,天台看杏花。

凄凉今日事,漂泊野人家。

淮楚风尘暗,乡山道路赊。

倚门亲白发,反哺愧林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