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云际寺

白盖微云一径深,东峰弟子远相寻。

苍苔路熟僧归寺,红叶声干鹿在林。

高阁清香生静境,夜堂疏磬发禅心。

自从紫桂岩前别,不见南能直到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自云绕山山路幽深,禅门弟子远来相寻。
僧熟路踏苍苔归寺,鹿在林踩红叶有声。
高阁燃清香生静境,夜堂鸣疏磬发禅心。
自从紫桂岩前告别,不见南能直到如今。

注释

东峰弟子:犹言东山弟子,即禅门弟子。
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俱住黄梅东山,引接学人,故称东山法门。
高阁清香生静境,夜堂疏磬(qìng)发禅心。
南能:指禅宗南宗惠能六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寺庙图景,充满了禅意和诗意。"白盖微云一径深",开篇即以深邃的山路引人入胜,设定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东峰弟子远相寻",表明诗人与僧侣之间的情谊,以及对高洁精神状态的向往。

接下来的"苍苔路熟僧归寺"和"红叶声乾鹿在林"两句,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秋季山中寺庙的宁静与美丽。苍苔覆盖的小径是僧侣们日常行走的地方,熟悉而又安静;红叶飘落的声音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鹿在林中自由漫步,则增添了一份野性与生命力。

"高阁清香生静境"和"夜堂疏磬发禅心"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寺庙中的清净气氛。高阁之上,香气缭绕,使人心境宁静;而在黑夜中,敲击木鱼的声音,是僧侣们修行和冥想的象征。

最后两句"自从紫桂岩前别,不见南能直至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不舍。紫桂岩可能是诗人与好友告别的地方,时光流逝,但那份情谊仍然深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寺庙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心灵宁静境界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宿白盖峰寺寄僧

山房霜气晴,一宿遂平生。

閤上见林影,月中闻涧声。

佛灯销永夜,僧磬彻寒更。

不学何居士,焚香为宦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宿沣曲僧舍

东郊和气新,芳霭远如尘。

客舍停疲马,僧墙画故人。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

更想严家濑,微风荡白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宿松门寺

白石青崖世界分,卷帘孤坐对氛氲。

林间禅室春深雪,潭上龙堂夜半云。

落月苍凉登阁在,晓钟摇荡隔江闻。

西山旧是经行地,愿漱寒瓶逐领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宿秦生山斋

衡巫路不同,结室在东峰。

岁晚得支遁,夜寒逢戴颙。

龛灯落叶寺,山雪隔林钟。

行解无由发,曹溪欲施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