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广宁庙的庄严与历史的厚重感,通过对比庙宇的神圣与外界的世俗,表达了对庙宇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首联“千古广宁庙,云楣榜旧题”,开篇点明庙宇历史悠久,云楣上的题字见证了过往的岁月。颔联“名乘中祀典,秩赐上公圭”进一步强调庙宇的地位崇高,享有中祀之礼,赐予上公之圭,显示其在宗教和礼仪中的重要性。
颈联“百鬼舆台贱,群山部伍低”通过对比,突出庙宇的神圣不可侵犯,百鬼在庙宇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群山也仿佛在庙宇的威严下低头。接着“地封连蓟北,天遣镇辽西”则描绘了庙宇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连接着北方的边疆,守护着辽西的安宁。
接下来的几联“桧影森旌节,松声殷鼓鼙”、“雕梁通蜥蜴,画栋落虹蜺”等,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庙宇建筑的雄伟与精致,桧树与松树的影子映照在旌节之上,仿佛是自然界的音符,与鼓鼙之声相呼应。而雕梁画栋则充满了神秘与幻想色彩,蜥蜴与虹霓的出现,增添了庙宇的神话色彩。
尾联“香火何尝到,牲醪不见携”表达了庙宇虽有香火不断,但似乎并未真正得到人们的关注与敬奉,牲酒也未被携带前来。这反映了庙宇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可能有所下降,人们对于信仰的追求可能不如从前那样虔诚。
“觋巫俱埽迹,樵牧漫成蹊”则指出庙宇的祭祀活动逐渐衰落,只有樵夫和牧民偶尔路过,留下足迹。这种现象反映了庙宇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变化,以及人们对传统信仰的淡漠。
“物理多侥倖,人情固执迷”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心难测的感慨,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往往充满偶然性,而人的行为则常常陷入固有的迷思之中,难以摆脱。
“城狐炉鹊尾,社鼠按豚蹄”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社会中一些小人利用权势欺压弱者的情景,暗示庙宇作为道德与正义象征的作用在现实中的缺失。
“居士争求福,彭郎为娶妻”则讽刺了人们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以及对神灵的盲目崇拜。
“吾生多坎轲,末路易推挤”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认为生活充满了坎坷,即使到了人生的尽头,也容易受到外界的挤压。
“白玉虽云洁,青蝇奈可栖”以白玉与青蝇的对比,象征了高尚品质与世俗诱惑之间的冲突,提醒人们要保持清白,不受外界污浊的影响。
“人言何恤是,神鉴自昭兮”表明诗人认为世俗的言论不必过于在意,真正的判断力来自于内心的道德准则与神灵的指引。
“扼腕声悲壮,垂头气惨悽”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悲伤,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虺隤伏枥马,进退触藩羝”以马与羊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在困境中进退维谷的处境,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可能遭遇阻碍。
“苟不登槐府,何如钓柳溪”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与隐逸生活的不同选择,暗示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与逃避。
“乞骸谋已决,掣肘事仍暌”表明诗人已经决定辞官归隐,但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困难,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仰视威灵在,潜通肸蚃齐”表达了诗人对庙宇神灵的敬畏与依赖,认为即使在归隐之后,仍然需要神灵的庇佑与指引。
“迟迟归未得,残日乱鸦啼”描绘了诗人归隐之路的漫长与艰难,太阳即将落下,乌鸦的啼叫声预示着夜晚的来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广宁庙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宗教、社会、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