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邵尧夫打乖吟二首(其二)

圣贤事业本经纶,肯为巢由继后尘。

三币未回伊尹志,万钟难换子舆贫。

且因经世藏千古,已占西轩度十春。

时止时行皆有命,先生不是打乖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程颢所作的《和邵尧夫打乖吟二首(其二)》。诗人以“圣贤事业本经纶”开篇,表达了对圣贤事业的崇敬与追求,强调了圣贤之志不在世俗的名利,而在于经世济民的大业。接着,“肯为巢由继后尘”一句,通过对比巢父、许由两位隐士,进一步阐述了圣贤之志与隐逸之士的不同追求。

“三币未回伊尹志,万钟难换子舆贫”两句,引用了伊尹和子舆(即颜回)的故事,伊尹拒绝了三次丰厚的赏赐,子舆则甘于清贫,以此来说明圣贤之志不受物质诱惑的影响,他们追求的是更高远的精神境界。

“且因经世藏千古,已占西轩度十春”表达了圣贤之志在于经世致用,他们的智慧与德行可以流传千古。同时,诗人也借“西轩度十春”这一细节,暗示了圣贤之志的持久与深远影响。

最后,“时止时行皆有命,先生不是打乖人”两句,点明了圣贤行事遵循天命,不会为了个人私利而违背道义,他们行事有原则,不为世俗所动,不是那种投机取巧之人。整首诗通过对圣贤精神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70)

程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学者称明道先生。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字:伯淳
  • 籍贯:洛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32-1085

相关古诗词

和尧夫首尾吟

先生非是爱吟诗,为要形容至乐时。

醉里乾坤都寓物,闲来风月更输谁。

死生有命人何与,消长随时我不悲。

直到希夷无事处,先生非是爱吟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和尧夫西街之什二首(其一)

先生相与赏西街,小子亲携几杖来。

行次每容参剧论,坐隅还许侍馀杯。

槛前流水心同乐,林外青山眼重开。

时泰身闲难两得,直须乘兴数追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和尧夫西街之什二首(其二)

先生高蹈隐西街,风月犹牵赋咏才。

暂到邻家赏池馆,便将佳句写琼瑰。

壮图已让心先快,剧韵仍降字占挼。

只有一条誇大甚,水边曾未两三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月陂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