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月陂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在月陂岸堤上东西南北来回行走,北面拥有高耸入云的百尺高台。
一切事物已随秋天节气而发生变化,显出萧条的迹象,暂且趁着水边傍晚的凉意,畅饮几杯。
水中云影悠闲自相映照,林下泉水声从寂静中传来。
世事繁杂何必计较太多?只要遇到好的时节,便和朋友相约,再来游玩一番。

注释

月陂:水泊名。
因形如月,故名月陂,遗址在今洛阳洛水之南。
四徘徊:谓东西南北来回行走。
中天:天中,空中。
万物:统指字宙问的一切事物。
秋气:秋日萧条、肃杀之气。
樽:酒杯。
水心:水中。
无端:谓人世间的事很繁杂,没有头绪。
何足计:哪里值得计较。
约:邀请。
重陪:再次伴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月陂堤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联“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诗人站在月陂堤上,四处漫步,目光投向北边,那里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百尺台,仿佛是天地间的一颗璀璨明珠,引人遐想。

颔联“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随着秋天的到来,自然界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万物凋零,而诗人却在傍晚时分,举杯自饮,以解心中之凉意,也借此表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颈联“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诗人将视线转向水面,云影在水中悠闲地映照着,如同一幅动人心魄的水墨画。而在林间,泉水潺潺,自顾自流淌,宁静而和谐,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之美。

尾联“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日约重陪”,诗人在此刻感悟到,世事变幻莫测,无需过多计较,重要的是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刻,期待再次与朋友相聚,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70)

程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学者称明道先生。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字:伯淳
  • 籍贯:洛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32-1085

相关古诗词

秋日偶成二首(其一)

寥寥天气已高秋,更倚凌虚百尺楼。

世上利名群蠛蠓,古来兴废几浮沤。

退居陋巷颜回乐,不见长安李白愁。

两事到头须有得,我心处处自优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代少卿和王宣徽游崇福宫

睿祖开真宇,祥光下紫微。

威容凝粹穆,仙仗俨周围。

嗣圣严追奉,神游遂此归。

冕旒临秘殿,天日照西畿。

朱凤衔星盖,清童护玉衣。

鹤笙鸣远吹,珠蕊弄晴晖。

瑶草春常在,琼霜晓未晞。

木文灵像出,太一醴泉飞。

醮夕思飙驭,香晨望绛闱。

衰迟愧宫职,萧洒自忘机。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和王安之五首.小园

閒坊西曲奉常家,景物天然占一窊。

恰似庾园基址小,全胜浥涧路途赊。

知君陋巷心犹乐,比我侨居事已誇。

且喜杖藜相过易,隔墙无用少游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王安之五首.野轩

谁怜大第多奇景,自爱贫家有古风。

会向红尘生野思,始知泉石在胸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