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随笔(其十)

数奇受诫部书催,岂大将军特忌猜。

责簿刎身人尽惜,杀降应悔有由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读史记随笔》系列之一,通过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权力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数奇受诫部书催”,描绘了在权力斗争中,因命运不济而受到警告的情景,暗示了在权力的游戏中,个人命运往往不由自主,受到外界力量的制约和影响。这里的“诫部书”可能指的是某种官方的训诫或命令,强调了权力对于个体行为的约束力。

次句“岂大将军特忌猜”,则提出了一个疑问,即是否是大将军特别的猜忌导致了某种不公正的对待。这里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了对权力滥用和不公的批判,同时也暗示了在权力结构中,可能存在过度的猜疑和不信任,从而导致了对个体权利的侵犯。

第三句“责簿刎身人尽惜”,描述了因错误的责任追究而导致的悲剧性结局,人们对此深感惋惜。这句诗强调了在权力体系下,错误的决策和执行可能导致无辜者的牺牲,反映了对正义缺失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合理性的批评。

最后一句“杀降应悔有由来”,则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反思了对投降者的残酷对待,认为这种行为最终会带来后悔。这句话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总结,也是对当下权力使用的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在行使权力时应考虑后果,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伤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探讨了权力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权力游戏中对个体权益的忽视和损害。它既是对历史教训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社会中权力运用的警醒,体现了作者对公正、仁慈和道德责任的重视。

收录诗词(16536)

弘历(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史记随笔(其十一)

钩弋云阳遇暴风,娥姁肇祸实无穷。

少孙漫许为贤圣,岂是千秋定论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读史记随笔(其十二)

一文一质变相生,陈粟相因露积赢。

黩武求仙平准创,炎刘治乱此分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九月朔日作

玉塞宜秋山,金?届季月。洼棱丹渐稀,寥迥蓝益蔚。

霞标荡光幻,峰尖时出没。

菊节应指日,何必黄花发。

登高于此佳,逸兴已先勃。

形式: 古风

哨鹿十韵

凌晓出帷城,羽林簇队行。

历登千嶂迥,俯视万灯明。

宿处踪将远,虞人技各呈。

扈随留次第,翳伏展长声。

才辨林分色,俄闻鹿荅鸣。

最嫌心卞急,要在气和平。

强弱微窥势,去来仍体情。

从禽非浪漫,付物有权衡。

连获何须诩,偶空亦岂怦。

豪游真绝胜,一览众岚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