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

法云但见脊,细路埋桑麻。

扶舆度焰水,窈窕一川花。

一川花好泉亦好,初晴涨绿深于草。

汲泉养之花不老,花底幽人自衰槁。

形式: 古风

翻译

眼前只见山脊,小路隐藏在桑麻丛中。
沿着山路,穿过炽热的火焰般的河水,那里是一片盛开的花朵。
满川的花儿和清泉都美极了,雨后初晴,泉水比草地更显翠绿。
汲取泉水灌溉花朵,花朵永不凋零,而花下的隐士却独自衰老。

注释

法云:山名,也可能指云雾缭绕。
但见:只看见。
脊:山脊线。
细路:狭窄的小路。
埋:隐藏。
扶舆:扶持着车驾,这里指山路崎岖。
度:度过。
焰水:形容炽热的河水。
窈窕:幽深曲折。
一川:一片河流。
涨绿:因雨水增多而变得更绿。
深于草:比草地更绿。
汲泉:打水。
养之:滋养它们。
幽人:隐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村风光图。"法云但见脊,细路埋桑麻"两句,通过对法云寺半隐半露的描述,以及道路被野草所覆盖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远离尘世、幽深静谧的地方。接下来的"扶舆度焰水,窈窕一川花"则透露出诗人在炎热夏季,乘坐轿子通过波光粼粼的河流,抵达了一片隐秘而美丽的溪谷之中。

"一川花好泉亦好,初晴涨绿深于草"更是对这片山水景致的赞叹。诗人欣赏着清澈的溪流和盛开的花朵,以及初夏晴朗天气下,植物生长更加繁茂的情景。

最后两句"汲泉养之花不老,花底幽人自衰槁"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水源滋润下的生命力和持久美丽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在这宁静环境中的情感体验,那就是在花丛中隐藏起来,忘却世俗烦恼,自得其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远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安详。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虎图

壮哉非罴亦非貙,目光夹镜当坐隅。

横行妥尾不畏逐,顾盼欲去仍踌躇。

卒然我见心为动,熟视稍稍摩其须。

固知画者巧为此,此物安肯来庭除。

想当槃礴欲画时,睥睨众史如庸奴。

神闲意定始一扫,功与造化论锱铢。

悲风飒飒吹黄芦,上有寒雀惊相呼。

槎牙死树鸣老乌,向之俛噣如哺雏。

山墙野壁黄昏后,冯妇遥看亦下车。

形式: 古风

试茗泉

此泉地何偏,陆羽曾未阅。

坻沙光散射,窦乳甘潜泄。

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但有梦中人,相随掬明月。

形式: 古风

郑子宪西斋

漫搆轩窗意亦深,滔滔浮俗倦登临。

诗书千载经纶志,松竹四时萧洒心。

晓枕不容春梦到,夜灯唯许月华侵。

行看富贵酬勤苦,车马重来拾翠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金山寺

招提凭高冈,四面断行旅。

胜地犹在险,浮梁袅相拄。

大江当我前,飐滟翠绡舞。

通流与厨会,甘美胜牛乳。

扣栏出鼋鼍,幽姿可时睹。

夜深殿突兀,太微凝帝宇。

壁立两崖对,迢迢隔云雨。

天多剩得月,月落闻津鼓。

夜风一何喧,大舶夹双橹。

颠沉在须臾,我自楫迎汝。

始知像教力,但度无所苦。

忆昨狼狈初,只见石与土。

荣华一朝尽,土梗空俯偻。

人事随转烛,苍茫竟谁主。

咄嗟檀施开,绣楹盘万础。

高阁切星辰,新秋照牛女。

汤休起我病,转上青天去。

摄身凌苍霞,同凭朱栏语。

我歌尔其聆,幽愤得一吐。

谁言张处士,雄笔映千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