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贼书事十三首(其五)

搜山辄纵火,蹑迹皆操刀。

小儿饥火逼,掩口俾勿号。

勿号可禁止,饥火弥煎熬。

吾人古有命,困仆犹能逃。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躲避贼寇时的紧张与艰难情境。诗人通过“搜山辄纵火,蹑迹皆操刀”这两句,形象地展现了贼寇的凶残与无孔不入,他们不仅在山中放火,还紧追不舍,手持利刃。这种场景充满了危机感和紧迫感。

接着,“小儿饥火逼,掩口俾勿号”两句,诗人将视角转向了无辜的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因饥饿而难以忍受,但为了不引起贼寇的注意,只能忍住哭声,尽量保持安静。这里体现了战争或动乱对普通百姓尤其是儿童的残酷影响,以及他们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坚韧。

“勿号可禁止,饥火弥煎熬”进一步强调了孩子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虽然他们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但饥饿带来的痛苦却愈发强烈,难以忍受。这不仅是生理上的折磨,更是心理上的煎熬。

最后,“吾人古有命,困仆犹能逃”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感慨与对于生存的渴望。即使在困境中,人们仍然寻找着逃脱的可能,表现出了人类面对逆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这句话既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也是对人性光辉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与苦难,同时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坚韧与希望。

收录诗词(62)

左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时以诗文闻名台州。早岁从事举子业,后以为此不足为学,弃去,终身未仕

  • 号:委羽居士
  • 籍贯:黄岩县(今浙江黄岩区)城东永宁山下
  • 生卒年:?~约1142

相关古诗词

避贼书事十三首(其六)

十迁昧南北,终岁在路歧。

霜坚齧我足,风冽剥我肌。

艰难固其分,衰老难支持。

白骨乱荒草,百迁亦不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避贼书事十三首(其七)

东邻有老人,金玉富无敌。

恶贼一朝来,弃之如瓦砾。

性命虽尚存,见人无颜色。

老人自不思,本为大盗积。

形式: 古风

避贼书事十三首(其八)

保城恃义兵,误事真可惜。

国家久升平,谁复睹锋镝。

一旦驱市人,纷然冒矢石。

逢敌先弃戈,罪之不可得。

形式: 古风

避贼书事十三首(其九)

妻儿共一区,日夜谨相守。

遥惊白旗来,不觉四散走。

汝死吾不知,吾亡汝何咎。

隔林闻哭声,相见真成偶。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