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北京王郎中见访留诗

车从赏春来北京,耿君先期已驰情。

此时殒霜奈何重,今岁花开徒有声。

既辱佳章仍坠刺,宁无累句代通名。

天之才美应自惜,料得不为时虚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我乘坐车辆从欣赏春天的旅程来到北京,耿君早已满怀热情地期待着。
此刻霜降如此沉重,今年的花朵虽开却只有声音。
既然承蒙佳作赞誉又遭受批评,我岂能无动于衷,只用文字代替名字回应。
上天赋予你的才华应当珍惜,料想你不会只为迎合时势而虚度一生。

注释

车:车辆。
赏春:欣赏春天。
耿君:指代某人。
先期:事先。
驰情:满怀热情。
殒霜:霜降。
奈何:为何,怎么。
花开徒有声:花开却没有实际的香气或效果。
辱:承蒙。
佳章:优美的诗篇。
坠刺:遭受批评。
累句:连续的句子,此处指回复。
通名:公开姓名。
天之才美:上天赋予的才华。
应自惜:应当自我珍视。
虚生:虚度光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作品《和北京王郎中见访留诗》。诗中,诗人以赏春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王郎中的期待与关切。"车从赏春来北京"描绘了来访的情境,而"耿君先期已驰情"则流露出对王郎中提前来访的欣喜之情。

"此时殒霜奈何重,今岁花开徒有声",诗人感叹时令变换,霜降过早,花朵虽开却无人欣赏,暗寓了对友人未能及时相见的遗憾。"既辱佳章仍坠刺",意指王郎中虽然送来美好的诗篇,但未能亲自来访犹如利刺般让诗人感到失落。

"宁无累句代通名",诗人希望用诗句代替自己的名字,传达出对王郎中的深深思念。最后两句"天之才美应自惜,料得不为时虚生",诗人劝诫王郎中要珍视自己的才华,不要因时光流逝而虚度光阴,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和鼓励。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含蓄,通过赏春的场景和自然景象寄寓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期待。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和邢和叔学士见别

世路如何若大东,相逢不待语言通。

观君自比诸葛亮,顾我殊非黄石公。

讲道污隆无巨细,语时兴替有初终。

出人才业尤须惜,慎勿轻为西晋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君实端明洛阳看花(其三)

洛阳交友皆奇杰,递赏名园只似家。

却笑孟郊穷不惯,一日看尽长安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和君实端明洛阳看花(其一)

洛阳最得中和气,一草一木皆入看。

饮水也须无限乐,况能时复举杯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和张子望洛城观花

造化从来不负人,万般红紫见天真。

满城车马空撩乱,未必逢春便得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