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

一春过半近清明,点滴檐声未肯晴。

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落红轻。

世间白发在公道,眼底青山不世情。

富贵倘来忙不得,人生何必苦营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春天已过大半接近清明,檐头雨滴声声敲打却仍未放晴。
细柳在雨中垂下浓密的绿叶,凋零的花朵在风中轻轻飘落红瓣。
人间的白发遵循着公正的道理,眼前的青山蕴含着永恒的情感。
如果富贵突然降临,忙碌也无暇享受,人生又何必过于劳累呢?

注释

一春过半:春天已经过去大半。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点滴檐声:滴滴答答的屋檐雨声。
未肯晴:不愿意停止下雨。
细柳:柔弱而长的柳树。
垂绿重:柳叶因雨水而显得沉重。
残花:凋谢的花朵。
落红轻:花瓣在风中轻轻飘落。
白发:指老年人的头发,象征岁月。
公道:公平的道理,常指自然规律。
青山:寓意永恒和不朽。
不世情:超出一般的情感,永恒不变。
富贵倘来:如果突然得到富贵。
忙不得:没有时间去享受。
苦营营:辛苦忙碌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元初诗人黄庚的《偶题》,描绘了春天接近清明时节的景象。首句“一春过半近清明”点明了时令,暗示了春天即将过去,而雨滴敲打屋檐的声音仍未停歇,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接下来的“细柳雨中垂绿重,残花风里落红轻”两句,通过描绘细柳在雨中显得更加沉郁,而凋零的花朵在风中飘落得轻盈,展现了春天的衰败和生命的无常。

“世间白发在公道,眼底青山不世情”这两句寓言性较强,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永恒不变的青山的欣赏,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对比。最后,“富贵倘来忙不得,人生何必苦营营”是对人生哲理的反思,认为即使富贵来临,如果忙碌无暇享受,那么人生的意义何在?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抒怀,寓言深刻,体现了黄庚诗作的清新脱俗和深沉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436)

黄庚(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 字:星甫
  • 号:天台山人
  • 籍贯:天台(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宿甘露寺

山险疑无路,萦回一径通。

钟声寒瀑外,塔影夕阳中。

窗出茶烟白,炉分葑火红。

禅房遇耆旧,清话数宵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宿龙瑞山房次周云隐韵

木叶秋容瘦,客怀思故乡。

淡云微见月,薄露不成霜。

忽忽朱颜改,悠悠白日长。

空心仍独夜,减尽昔年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云谷王府判

曾记还家日,重来约夏初。

自从一别后,又是十年馀。

原宪非关病,嵇康懒读书。

无从问消息,近况果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寄友人

相望咫尺地,久不到蜗庐。

室迩人何远,心亲迹任疏。

交游常念旧,情意只如初。

我欲携囊去,相逢胜寄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