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过大散关

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

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

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岚翠自蒙蒙。

我马汗如雨,修径转层空。登绝顶,览元化,意难穷。

群峰半落天外,灭没度秋鸿。

男子平生大志,造物当年真巧,相对孰为雄。

老去卧丘壑,说此诧儿童。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东]韵

翻译

行进到了碧绿溪流的弯曲尽头,渐渐深入到纷乱的山峦之中。
山中的阳光失去了色彩,只听见猛虎在山谷间咆哮,引发阵阵风声。
高峭的崖壁重峦叠嶂,千年古藤缠绕着奇形怪状的树木,雾气缭绕,一片苍翠。
我的马儿汗水如雨,我们沿着修长的小路攀登山空。登上最高峰,感叹自然的奥秘无穷无尽。
周围的山峰仿佛一半隐没在天际之外,消失在秋天的大雁飞过的地方。
人的一生如果有远大的志向,大自然的巧妙安排真是令人惊叹,相比之下,谁更显得英勇呢?
年老时,我隐居山林,把这些壮丽景色讲述给孩子们听,让他们感到惊奇。

注释

行尽:走完。
碧溪曲:弯曲的碧绿溪流。
乱山:纷乱的山峦。
无色:失去色彩。
虎啸:老虎咆哮。
谷生风:引发风声。
万仞:极高。
岚翠:雾气中的翠绿。
修径:修长的小路。
层空:山空。
元化:自然的变化。
意难穷:感叹无穷。
灭没:消失。
秋鸿:秋天的大雁。
男子:人。
大志:远大志向。
造物:大自然。
孰为雄:谁更显得英勇。
老去:年老。
卧丘壑:隐居山林。
诧儿童:让孩子们感到惊奇。

鉴赏

这首诗名为《水调歌头·过大散关》,是元代诗人李齐贤的作品。虽然题目中提到了另一首诗,但您提供的内容似乎并非出自该作品,而是一首未标注标题的独立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行者在深山中的旅程,通过"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展现了环境的幽深和崎岖。"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渲染出山中寂静而神秘的气氛,"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则描绘了壮丽而险峻的自然景观。

诗人骑马艰难前行,"我马汗如雨,修径转层空",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与决心。登顶后,他感叹自然的宏大和人生的渺小,"登绝顶,览元化,意难穷","群峰半落天外,灭没度秋鸿"。诗人抒发壮志豪情,认为即使年老,也要以这些经历教育儿童,"老去卧丘壑,说此诧儿童",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寓言性较强的山水诗,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58)

李齐贤(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望华山

天地赋奇特,千古壮西州。

三峰屹起相对,长剑凛清秋。

铁锁高垂翠壁,玉井冷涵银汉,知在五云头。

造物可无物,掌迹宛然留。记重瞳,崇祀秩,答神休。

真诚若契真境,青鸟引丹楼。

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烟霞深处,幽绝使人愁。

一啸蹇驴背,潘阆亦风流。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尤]韵

玉漏迟.蜀中中秋值雨

一年唯一日。游人共惜,今宵明月。

露洗霜磨,无限金波洋溢。

幸有瑶琴玉笛,更是处、江楼清绝。邀俊逸。

登临一醉,将酬佳节。

岂料数阵顽云,忽掩却天涯,广寒宫阙。

失意初筵,唯听秋虫呜咽。

莫恨姮娥薄相,且吸尽、杯中之物。圆又缺。

空使早生华发。

形式: 词牌: 玉漏迟

江城子.七夕冒雨到九店

银河秋畔鹊桥仙。每年年。好因缘。

倦客胡为,此日却离筵。

千里故乡今更远,肠正断,眼空穿。

夜寒茅店不成眠。一灯前。雨声边。

寄语天孙,新巧欲谁传。

懒拙只宜闲处着,寻旧路,卧林泉。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巫山一段云.北山烟雨

万壑烟光动,千林雨气通。五冠西畔九龙东。

水墨古屏风。岩树浓凝翠,溪花乱泛红。

断虹残照有无中。一鸟没长空。

形式: 词牌: 巫山一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