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坡谪居三适辄次其韵.午窗坐睡

年老目飞花,心化柳生肘。

万事元一梦,古今复何有。

六月苦夜短,午昼何其久。

颓然北窗下,竹几休两手。

昏昏不复知,酣适如中酒。

睡乡日月长,椿灵未为寿。

形存若蝉蜕,质槁如木朽。

荣辱漫纷纷,正梦那复受。

有梦尚有思,无梦真无垢。

欲呼李太白,醉眠成二叟。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年迈眼中飞舞着落花,心中情感如柳般在臂肘滋生。
世间万事皆如一场梦,古往今来又能留存什么。
夏日夜晚苦短,白天为何如此漫长。
疲惫地坐在北窗下,竹制小桌旁不再需要双手。
昏昏沉沉不再清醒,如同沉醉于美酒之中。
梦境中的岁月漫长,即使是椿树的长寿也无法比拟。
形体虽在却如蝉脱壳,质朴如木已腐朽。
荣华与耻辱纷繁交错,真正的梦境又怎能承受。
有梦仍有思绪,无梦则无尘埃。
想唤李白共醉,我们两个老人已沉睡如故。

注释

目飞花:形容眼神恍惚,如见花飞舞。
心化柳:比喻心中的情感如柳条般柔软生长。
元:本来,全然。
梦:此处指人生的幻象或虚无。
午昼:白天。
颓然:疲倦、松弛的样子。
酣适:沉醉舒适的感觉。
椿灵:古人认为椿树长寿,此处象征长寿。
蝉蜕:蝉脱壳,比喻人舍弃旧我。
质槁:质朴枯槁,形容身体衰老。
荣辱:荣耀与羞辱。
正梦:真实的梦境。
无垢:没有尘埃,指心灵纯净。
李太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九成的作品,名为《读东坡谪居三适辄次其韵·午窗坐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首句“年老目飞花,心化柳生肘”描绘了岁月流转之下,眼前的景物都在变化,连心中的意念也如同柳絮一般生长。第二句“万事元一梦,古今复何有”表达了一切世事皆如梦幻,而历史的沉浮更是无从追寻。

第三、四句“六月苦夜短,午昼何其久”写出了夏日夜短而白昼漫长的感觉,这种时间感受上的反差增添了诗人的慨叹。接着,“颓然北窗下,竹几休两手”则描绘了一幅安静的画面,诗人在北窗之下,以竹制的几案作为依靠,双手交叠放松。

第五、六句“昏昏不复知,酣适如中酒”表达了诗人沉浸于一种恍惚之间,仿佛醉酒一般。紧接着,“睡乡日月长,椿灵未为寿”则透露了诗人的生活观念,即便是悠长的岁月,对于精神上的追求也并非漫无止境。

第七、八句“形存若蝉蜕,质槁如木朽”用蝉蜕与枯木做比喻,强调了物质形态的脆弱和生命的有限。下一句“荣辱漫纷纷,正梦那复受”则表达了对荣誉、羞耻等世俗情感的超然。

最后两句,“有梦尚有思,无梦真无垢。欲呼李太白,醉眠成二叟。”诗人表示,只要还有梦想,就还会有所追求;而一旦失去了梦想,也就不会再有污垢(即世俗的烦恼)。末尾则是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呼唤,以及自己醉酒入睡,成为了一个沉浸于梦境之中的“二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东坡谪居三适辄次其韵.旦起理发

忆昔叨从班,入朝大明宫。

五更催上马,梦里过万松。

想见天竺山,九重吟清风。

头垢不暇梳,爬搔常靡通。

今来幸閒放,栉比肯匆匆。

清晨解绦辫,千梳复重重。

不羡列禦寇,散发摇风鬉。

气舒两目明,顿与离朱同。

此乐岂易得,快意适相逢。

再拜复再拜,深恩荷天公。

形式: 古风

读东坡谪居三适辄次其韵.夜卧濯足

夏日乏絺葛,冬来无衾裯。

况复窜炎荒,令人生百忧。

空城舞狐狸,深林鸣鸺鹠。

此邦无足恋,聊为薪水留。

枯枝煮寒泉,大灶声飕飕。

老盆深注汤,徐以双骹投。

沃久意痛快,絷维今脱韝。

须臾膏液上,两踝暖气浮。

生平苦寒痹,一洗皆已瘳。

登山不须扶,跳梁逐狙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读梅圣俞诗

吾生前辈后,不及识诸公。

每读诸公集,想见其音容。

圣俞仁庙时,欧公最相知。

春风一杯酒,夜坐数章诗。

雍容长者风,忠厚君子辞。

格律从正始,句法自炉锤。

衮衮鸣山泉,款款语亲闱。

试一涉其流,超然忘百忧。

后辈亦有作,岂曰不冥搜。

雕琢伤正气,磔裂无全牛。

堙郁暗大理,矜夸堕轻浮。

所以圣俞诗,把玩不能休。

死者如可作,吾其与之游。

形式: 古风

课书

汲汲我何事,爱此窗日光。

北门终日开,风透轩槛凉。

贫病何以疗,六经真古方。

荣辱顿尔失,太山亦毫芒。

呼儿来读书,弦诵惊满堂。

仕途有捷径,掩口笑我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