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晚山房书事二首(其一)

山泽何妨老太平,巉巉骨相本来清。

月明满地看梅影,露下隔溪闻鹤声。

未辨药苗逢客问,欲酬琴价约僧评。

胡奴仁祖今俱绝,且学湘累拾菊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山野湖泽中过着平静的老年生活有何妨,我本就有着峻峭如山的骨相,气质高洁。
明亮的月光照亮大地,我欣赏着梅花的倒影,隔着小溪听见了仙鹤的鸣叫声。
我不清楚草药的模样,遇到路人便询问;想要估量琴的价值,便邀请僧人来品评。
胡奴和仁祖的仁德如今都已消失,暂且学那屈原,采摘菊花以示清高。

注释

山泽:山野湖泽。
老太平:平静的老年生活。
巉巉:峻峭的样子。
骨相:气质、风度。
本来清:原本就高洁。
月明:明亮的月光。
梅影:梅花的倒影。
隔溪:隔着小溪。
鹤声:仙鹤的鸣叫声。
药苗:草药。
逢客问:遇到路人询问。
琴价:琴的估价。
僧评:僧人的品评。
胡奴仁祖:历史上的贤者,这里泛指有仁德的人。
俱绝:都已消失。
湘累:屈原的别称,因他曾流放湖南。
拾菊英:采摘菊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冬晚山房书事二首》其一,描绘了作者在山间隐居的生活情景。首句“山泽何妨老太平”,表达了诗人对平静山林生活的满足,即使在太平盛世,也愿意在此度过余生。次句“巉巉骨相本来清”则刻画了诗人自身的形象,暗示他性格清高,骨骼峻峭。

第三句“月明满地看梅影”,通过明亮的月光和梅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雅致的意境,诗人独自欣赏着梅花的倩影,享受着这份宁静。第四句“露下隔溪闻鹤声”,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幽深,隔着小溪听到仙鹤的鸣叫,增添了神秘与超凡的氛围。

第五句“未辨药苗逢客问”,表明诗人身处山野,连草药都需仔细分辨,生活简朴而专注。第六句“欲酬琴价约僧评”,则透露出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想要与僧人交流琴艺,体现了他的文化修养。

最后两句“胡奴仁祖今俱绝,且学湘累拾菊英”,诗人感慨古代贤者如胡奴仁祖那样的风范已难寻觅,只能效仿屈原(湘累)那样,在山中采摘菊花,过着淡泊的生活。整首诗以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隐逸山林的志趣和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冬晴

岁暮常年雪正豪,今年暄暖减绨袍。

春回山圃梅争发,睡足茆檐日已高。

仓庾家家储旧谷,笙歌店店卖新醪。

太平气象方如许,寄语残胡早遁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冬晴日得闲游偶作

不用清歌素与蛮,闲愁已自解连环。

闰年春近梅差早,泽国风和雪尚悭。

诗思长桥蹇驴上,棋声流水古松间。

笺天公事君知否,正乞柴荆到死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冬晴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作二首(其二)

红藤拄杖独相羊,路绕东村小岭傍。

水落枯萍黏蟹椵,云开寒日上鱼梁。

洛阳二顷言良是,光范三书计本狂。

历尽危机识天意,要令闲健返耕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冬晴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作二首(其一)

故园三径可婆娑,遇兴遵涂负杖歌。

霜重天寒山色淡,草枯野旷猎徒多。

解刀尚可谋黄犊,挥帖无由致白鹅。

自计长闲何所恨,一生心事在烟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