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绝诗(其八)垂藤盖

古藤何樛蟠,低荫庶子泉。

童童若青盖,挂在绝壁前。

月穿波影碎,露滴岸声圆。

晓笼使君醉,夜覆溪僧禅。

昔之好事者,为作出偶然。

人亡藤已朽,犹得声名传。

我欲移青松,植向泉眼边。

既图岁月久,复取节操全。

所为亦一时,所期或千年。

庶吾不朽名,长与偃盖悬。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古老的藤蔓弯弯曲曲,覆盖在庶子泉下。
枝繁叶茂如青色华盖,悬挂在峭壁之前。
月光穿透水波,波影破碎;露珠滴落,声音圆满。
清晨藤蔓笼罩着官员的醉意,夜晚又覆盖着溪边僧人的禅心。
昔日的风雅之人,偶然间发现了这美景。
人虽逝去,藤蔓已朽,但它的美名流传至今。
我想把青松移植到泉边,让它长久留存。
这样既能长久,又能保持松树的气节。
我所做的这一切,或许只是一时兴起,但期望它能流传千年。
希望我的名字能像这青松和藤蔓一样,永不朽灭。

注释

樛:弯曲。
庶子泉:地名,可能是一个泉水的名字。
童童:茂盛的样子。
绝壁:陡峭的山崖。
使君:古代对地方官的尊称。
好事者:喜好风雅的人。
朽:腐烂,朽坏。
青松:常绿乔木,象征坚韧和长寿。
岁月久:长久的时间。
节操全:保持完整的节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藤低垂、庶子泉水清澈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抒发了对永恒与传承的深切情感。

“古藤何樛蟠”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以古藤为主体,显示出它的历史沧桑和独特气质。“低荫庶子泉”,则是对环境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水边的清凉与宁静。

“童童若青盖”、“挂在绝壁前”,通过对藤条垂挂形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和欣赏。这里的“童童”表现出一种生长旺盛的状态,而“青盖”则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接下来的“月穿波影碎,露滴岸声圆”,是对夜晚景象的刻画,让人仿佛能听见水边的微细声音和感受到月光下的宁静氛围。

“晓笼使君醉,夜覆溪僧禅”两句,则通过时间的流转,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变化。白天的酒醉和夜晚的沉思,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随后的“昔之好事者,为作出偶然”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这种美好的时刻是偶然发生、难以复制的。紧接着,“人亡藤已朽,犹得声名传”则是一种宿命观念的流露,即使个人消逝,但某些事物和精神可以长存。

最后,“我欲移青松,植向泉眼边。既图岁月久,复取节操全。所为亦一时,所期或千年”等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展望与希望。通过将青松移植到泉水旁边,寄托了对长远传承的愿景,以及对个人操守和精神追求的坚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透露出他对于自然、时间、传承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八绝诗(其三)明月溪

涨溪者为谁,人骨皆已朽。

我来寻故迹,溪荒乱泉吼。

惜哉幽胜事,尽落唐贤手。

唯馀旧时月,团团照山口。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八绝诗(其一)庶子泉

物形固天造,物景不自胜。

泉乎未遇人,石罅徒流迸。

宫相政多暇,行乐蹑岩磴。

发蒙涨为溪,幽致兹焉盛。

唐贤大历后,峭壁刻名姓。

我来一何暮,今秋始乘兴。

山势环有缺,山门壶引柄。

乍挹清泚姿,颇惬幽闲性。

味将春茗宜,光与晓岚暝。

架竹落僧厨,远声入清磬。

何当宿禅室,攲枕终夜听。

饮多病骨换,照久尘襟迥。

销尽谪居愁,无心治归艇。

形式: 古风

八绝诗(其五)望日台

荒台隐层碧,云磴踰百尺。

攀萝试一上,依然有遗迹。

掌舒旧砌平,屏卓诸峰直。

凭高聊写望,孤怀念乡国。

长安不可见,但对金乌赤。

倾尽葵藿心,庶免浮云隔。

形式: 古风

八绝诗(其四)清风亭

兹亭废已久,厥趾犹在哉。

清风为我起,疑有精灵来。

神交念宫相,临砌倾一杯。

回头问黄菊,寂寞与谁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