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甘露太甜非正味,醴泉虽洁不芳馨。
杯中此物何人别,柔旨之中有典刑。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对比甘露和醴泉的不同特性,探讨了饮食与生活上的适度原则。开篇“甘露太甜非正味”,即指过于甘美之物并不代表最高境界,反而可能令人生厌。而“醴泉虽洁不芳馨”则表达了即使是清纯的泉水,如果缺乏芬芳,也就失去了其本有的魅力。
接着,“杯中此物何人别”,诗人提问在酒杯中的酒精,到底谁能真正分辨出它的独特之处。这不仅是在探讨饮酒的艺术,更是在询问生活中如何去品味那些表面上看似普通,但实则蕴含深意的事物。
最后,“柔旨之中有典刑”一句,则揭示了即便是柔和美好的东西,若是不加以节制,也可能带来严厉的后果。这既可以理解为饮酒需适量,也可以引申为人生处世,凡事须有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味道的深刻领悟,传递了平衡与适度的生活哲学。白居易以其特有的细腻笔触和独到的见解,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关于品味与自制之间微妙关系的思想盛宴。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建昌江水县门前,立马教人唤渡船。
忽似往年归蔡渡,草风沙雨渭河边。
路傍埋骨蒿草合,壁上题诗尘藓生。
马死七年犹怅望,自知无乃太多情。
能入城中乞食否,莫辞尘土污袈裟。
欲知住处东城下,绕竹泉声是白家。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