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汉家边事重,窦宪出临戎。
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
列营依茂草,吹角向高风。
更就燕然石,行看奏虏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出塞御敌的情景,展现了边塞的严峻和将军的英勇。开篇“汉家边事重”四字,便设定了整个诗歌的肃穆氛围,表明边疆之事重大而紧迫。紧接着,“窦宪出临戎”则点明历史上著名的边塞统帅窦宪,用以比喻将军出征的英勇和重要性。
“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强调了边疆地理环境的荒凉与严峻,以及历史悠久的战略要道。这里的“绝漠秋山”描绘出边塞的孤寂与苍凉,而“阳关旧路通”则让人联想到无数将士在这条道路上征战沙场,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列营依茂草,吹角向高风”写出了军队扎营的情景。这里的“列营依茂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军营的排列有序,而“吹角向高风”则传递了即将开战前的紧张气氛和号角声中蕴含的英勇与激昂。
最后,“更就燕然石,行看奏虏功”两句,表达了将军在征战归来后,站在燕然石上回顾往事,展示对敌人的胜利。这里的“燕然石”是古代北方边塞的一处著名地标,而“行看奏虏功”则显示出将军自豪地展示其军功,彰显了诗人对将军英勇和战争胜利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历史氛围以及将士英勇的描绘,展现了一幅边塞战事图景。诗中语言简洁有力,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唐代诗人的豪放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不详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回首望知音,逶迤桑柘林。
人归海郡远,路入雨天深。
万木经秋叶,孤舟向暮心。
唯馀江畔草,应见白头吟。
风驭南行远,长山与夜江。
群祆离分野,五岳拜旌幢。
石髓调金鼎,云浆实玉缸。
㹞㹞吠声晓,洞府有仙厖。
佐郡人难料,分襟日复斜。
一帆随远水,百口过长沙。
明月江边夜,平陵梦里家。
王孙对芳草,愁思杳无涯。
世上许刘桢,洋洋风雅声。
客来空改岁,归去未成名。
远近天初暮,关河雪半晴。
空怀谏书在,回首恋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