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万益之

常闻静者言,澹泊栖精魂。

之子抱微尚,抗志谢世樊。

原无昏浊染,安用漱灵根。

五岳游其四,九州何足论。

察人洞腑脏,撷草辨寒温。

断酒持清斋,端居不立言。

和光世可混,抱冲道自存。

余怀方外踪,于子情弥敦。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脱世俗的隐士形象。诗人通过描述这位“之子”(即万益之)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首先,“常闻静者言,澹泊栖精魂。”这两句开篇点题,说明了万益之是一位追求内心平静、淡泊名利的人。他的精神世界如同深山中的静水,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

接着,“之子抱微尚,抗志谢世樊。”进一步阐述了万益之的志向高远,他拒绝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

“原无昏浊染,安用漱灵根。”这两句表达了万益之对纯净心灵的追求,认为不应被世俗的污浊所污染,因此无需借助灵丹妙药来保持内心的清明。

“五岳游其四,九州何足论。”说明万益之游历广泛,见识丰富,对广阔的天地有着深刻的感悟,认为这些不过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察人洞腑脏,撷草辨寒温。”体现了万益之的智慧与洞察力,他能深入理解他人的心灵,辨别各种草药的性味,显示出他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

“断酒持清斋,端居不立言。”表明万益之的生活简朴,远离酒色财气的诱惑,保持内心的纯净,言语谨慎,不轻易发表意见。

“和光世可混,抱冲道自存。”这句总结了万益之的生活态度,他与世无争,但内心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信仰,如同清澈的流水,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保持自我。

最后,“余怀方外踪,于子情弥敦。”表达了诗人对万益之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生活轨迹与众不同,而这种情感在诗人心中愈发深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益之言行举止的描绘,展现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以及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是一首赞美隐逸之士的佳作。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刘平子

刘生伯伦裔,沈冥亦耽酒。

饮可容数升,其才有八斗。

半酣濡墨沈,挥笔如埽帚。

清如风入篁,细似丝抽藕。

余本畸世人,迂疏独相耦。

晨游袂必联,清夜门可叩。

摊书曰满床,压酒亦盈缶。

子来聊共斟,且把新诗纠。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同万益之刘平子梁伯静嘉荐侄出郭酹吴非熊

出郭霜气微,孤村澹斜阳。

依依闻邻笛,我怀憯以怆。

眷彼同心人,胡为委山岗。

海国三千里,游魂归路长。

入门不见人,但见此黄肠。

旅葵蔓荒阶,枯藓上颓墙。

思子平生欢,微吟暗自伤。

蔬盘罗野簌,且复荐壶觞。

放声聊一哭,掩袂出长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春日答何文起见怀

韶景延初霁,晨曦灿中林。

未测西林里,春华几许深。

阳陂擢新荑,幽谷啭鸣禽。

流辉如曳练,兴霞似卓簪。

恻恻岁光迈,悠悠恋赏音。

岂不眷西皋,轸念滞愁霖。

故人枉惠好,投我怀春吟。

以彼玄栖想,怜余畸世心。

劲翮知投薄,脩鳞思泳浔。

嘤鸣自有感,长谣报断金。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和平子寄宿中林

只在此林庐,同欢不同宿。

书声近相闻,得句还相续。

凉雨澹幽轩,宵吟恒达旭。

晨兴理盥栉,散虑恣遐瞩。

叶光鉴初影,房栊霭新绿。

池鱼弄浅漪,谷鸟啼深竹。

耳目既无营,舒散任童仆。

入林虽未深,喜无往来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