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廌创作的《挽诗》之一。这首诗充满了对古人忠贞操守和高尚品德的赞扬。开篇“重望晋随会,清明越大夫”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忠诚与正直之士的仰望之情,晋指的是西晋时期的名将、文臣,而“随会”则是指能够在乱世中坚守节操的人物;“清明越大夫”则是赞美那些具有高洁品质,如同古代圣贤一般的大德之人。
接下来的“忘身安社稷,寄傲老江湖”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忘我牺牲的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这里的“社稷”指的是国家的根本,即人民的福祉;而“寄傲老江湖”则是在赞美这些英杰们即使到了晚年,也仍然对世事保持着一份超脱和淡泊。
第三句“黼冕固已远,黄金犹可模”意在表达诗人对于古代圣贤之德的追寻与敬仰。黼冕是指古代帝王或尊贵者的车盖,这里比喻为那些已经逝去的伟大理想和精神遗产;而“黄金犹可模”则是在强调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但依然可以作为后人的榜样。
最后,“旌贤宜异数,愿上孝宣图”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像古代尊崇贤士一样,通过举荐贤能之人来彰显国家的美德,并且愿意将这份对古圣贤的敬仰之情,上献给皇帝,以示忠心。
整首诗语言庄重典雅,情感真挚深沉,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崇高品质和精神追求的极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