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复作中年别,仍怀后日忧。
关山遮极目,汴泗只东流。
政好遭频借,诗清得暗投。
会看灵寿杖,扶出富民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为友人何子温即将赴任亳州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担忧。首联"复作中年别,仍怀后日忧",写出了诗人与何子温在中年时期再次分别,心中充满了对日后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忧虑。颔联"关山遮极目,汴泗只东流",通过描绘关山阻隔视线和汴水东流的景象,寓言了仕途的艰难和人生的不确定性。
颈联"政好遭频借,诗清得暗投",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在政治环境复杂时的关切,希望他的清廉之诗能暗中得到赏识。尾联"会看灵寿杖,扶出富民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祝愿何子温能够凭借智慧和才能,在困境中脱颖而出,如同手持灵寿杖的老人最终成为地方的实权人物。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又寓含了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展现了陈师道诗歌的深情与哲理。
不详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青衿曾诵赋,皓首始登门。
意得宁论晚,心交不待言。
向来期北上,可复改南辕。
画地数佳政,丛谈何处村。
治出龙城守,名高水部郎。
清明人共识,风味独难忘。
骨立秦书瘦,须粘桧密香。
烹鲜师老耳,曳尾肯蒙庄。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经史三年学,聪明一旦开。
把文甘潦倒,数日待归来。
士患声名早,官今岁月催。
有亲须薄禄,临路尚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