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闰四月即事(其一)

閒居喜无事,冠栉每晨兴。

今朝鸠唤梦,疑是大雨徵。

万事虽颠沛,此兆常可凭。

须臾倒江湖,一扫蛮瘴腥。

雨罢有何好,环江数峰青。

蛟龙得时横,长堤豁然崩。

衰老甘寝寐,半夜闻雷声。

连冈万株松,漂零一毛轻。

雨意疑未已,浮浮晚云蒸。

咄哉造化儿,徒劳竟何成。

形式: 古风

翻译

闲居生活无事扰,每日清晨梳洗忙。
今日鸟鸣惊梦境,疑是大雨将至先兆。
世间纷扰任它颠簸,此预兆常可信靠。
片刻间风雨欲来,洗净蛮荒之地的污浊。
雨过天晴景色美,环抱江水峰峦青翠。
蛟龙乘势出水面,堤岸因之忽然崩塌。
年迈之人乐于安睡,半夜却被雷声惊醒。
连绵山岗上万株松,一叶飘零显轻盈。
雨意似乎还未消散,傍晚乌云蒸腾缭绕。
造化弄人啊,徒劳一场空。

注释

冠栉:梳头。
鸠唤:斑鸠鸣叫。
大雨徵:大雨来临的征兆。
凭:依靠,信赖。
须臾:片刻,一会儿。
蛮瘴腥:形容蛮荒之地的污浊气息。
环江:环绕江面。
豁然:突然,猛然。
衰老:年老体衰。
漂零:飘荡,零落。
浮浮:形容云层浮动。
咄哉:感叹词,表示惊讶或责备。
造化儿:大自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喜悦,每天清晨都能悠然自得地起身。而今朝的鸠叫声,使他误以为外面下起了大雨,这份宁静与自然的交响,成为了他心中的一种美好预兆。尽管世事变化无常,但这种平和的心态却是可以依赖的。诗人通过“须臾倒江湖,一扫蛮瘴腥”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自然力量能够瞬间洗净尘埃的壮观场景。

雨后,环绕江边的山峰显得格外青翠,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致。而“蛟龙得时横,长堤豁然崩”则描写了雨后的水势如蛟龙一般活跃,而长堤在这种力量面前变得不再坚固。诗人衰老以后,更愿意安享晚年,每当半夜听到雷声,便感到一种超然的喜悦。连冈的万株松树,在风雨中摇曳,虽被吹得飘零,但依旧显示出生机。

最后,“雨意疑未已,浮浮晚云蒸”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观察,以及内心对于自然界无尽变化的感慨。而“咄哉造化儿,徒劳竟何成”则是诗人对世事无常、人力难以抗衡自然力量的感叹。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收录诗词(271)

张九成(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辛未闰四月即事(其七)

横浦亦何好,人烟眇荒墟。

所以常闭门,九年唯读书。

余幼好奇服,玉佩而琼琚。

念往复推来,薰然乐有馀。

客有不知者,笑我长勤渠。

目昏心则莹,道腴形自枯。

千载陶渊明,箪瓢常晏如。

譬彼鸡绣群,有此海鹤孤。

形式: 古风

辛未闰四月即事(其四)

平时罕启门,爱此月色佳。

倚杖看未厌,戍楼已鸣笳。

须臾星斗稀,河汉亦横斜。

馀生知几何,短发今已华。

且尽此杯酒,未用辄兴嗟。

乾坤真转磨,羲娥互奔车。

形式: 古风

辛未闰四月即事(其二)

穷居不择交,贤否那复辨。

似人辄已喜,况复曾半面。

相见且寒温,不问风雨变。

晚来无与游,澄江喜如练。

携筇信步行,屈曲随山转。

数日雨不止,冲波颓激箭。

旧雨已不来,今雨谁复见。

瓮头香满屋,吾计今已办。

岂复思故乡,无事且彊饭。

形式: 古风

辛未闰四月即事(其三)

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

君如识此理,知人若神仙。

可以千岁下,坐照万古前。

有时阴求人,得意初无言。

如闻失一士,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我欲授此法,其谁可与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