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秋六首(其四)

日车辗东井,一阴穿土生。

死草出飞火,杀机从此萌。

况及八月秋,大昴腾光精。

气势日发励,乾坤露峥嵘。

万木赤立死,百虫相吊鸣。

菲菲黄菊花,幽丛发孤英。

采撷对樽酒,悲歌不能倾。

所悲阳德消,日与群阴争。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太阳的车轮滚过东井,地底一丝阴气开始生长。
枯草中冒出火星,死亡的气息悄然滋生。
更何况到了秋天八月,大火星闪耀着锐利的光芒。
这种气势日益增强,天地间显露出威严和壮丽。
万物因寒冷而赤红凋零,各种虫子哀鸣声声。
黄色的菊花在幽深的丛中独自绽放。
我采摘菊花配酒,悲伤的歌声却无法倾诉。
我悲哀的是阳刚之气消退,正与阴暗势力逐鹿。

注释

日车:比喻太阳运行轨迹。
东井:星宿名,古人认为太阳从这里升起。
一阴:指地底的阴气。
死草:形容枯萎的草。
大昴:星宿名,象征秋季。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此指天地威严。
赤立:因寒冷而变红直立。
菲菲:形容菊花的香气。
孤英:孤独的花朵,此处指菊花。
阳德:指光明、正直的道德力量。
群阴:指阴暗、邪恶的力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景象中蕴含的深沉感受。诗人以"日车辗东井,一阴穿土生"开篇,形象地描述太阳下山、夜晚降临的过程,暗含阴阳交替的哲理。接下来的"死草出飞火,杀机从此萌",通过枯草燃烧的场景,寓示着生机转为死亡,危机和杀伐的气息开始滋生。

"况及八月秋,大昴腾光精",进一步点明时令,八月秋高气爽,北斗七星之一的大昴闪耀着光芒,象征着天象的变化和季节的力量。"气势日发励,乾坤露峥嵘",展现了天地间壮丽的景象,也暗示了世事的动荡和英雄豪情的勃发。

"万木赤立死,百虫相吊鸣",描绘了秋日万物凋零的凄凉,虫鸣声声,仿佛在哀悼这季节的变迁。"菲菲黄菊花,幽丛发孤英",诗人以坚韧的菊花自比,即使在孤寂的丛中,也要独自绽放,表达不屈的精神。

最后两句"采撷对樽酒,悲歌不能倾",诗人面对此景,借酒浇愁,却无法完全排解心中的悲凉。"所悲阳德消,日与群阴争",表达了对正道衰微、邪气上升的忧虑,诗人感叹道德的消退,与黑暗势力的对抗日渐艰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天景象为载体,寓言式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世间沧桑、道德沦丧的深深忧虑,以及个人坚守的孤独与坚韧。

收录诗词(433)

郑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号:云谷
  • 籍贯:虔化
  • 生卒年:1022——1072

相关古诗词

感秋六首(其三)

我思洞庭橘,赤金三寸圆。

磊落火齐珠,缀树团紫烟。

病肺燥不治,嘘吐气欲然。

玉醴埋九地,凿井不得泉。

我欲涉洞庭,采橘秋云边。

骇浪破我舟,蛟龙怒腾骞。

安得万里风,吹落堕我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感秋六首(其二)

短松青铁干,童童三尺馀。

花实少姿媚,独与寒心俱。

暴霜时侵凌,奋怒张雄须。

长楸拥肿材,旁荫可容车。

秋风一夕来,解剥惟朽株。

物性在坚柔,何必长短殊。

楸叶已泥滓,松干犹青肤。

无烦问高下,且辨荣与枯。

形式: 古风

感秋六首(其一)

落日在高木,辉辉淡秋容。

白云起天镜,飞去忽无踪。

雨藓烂漫紫,幽径谁相从。

孤虑如有根,纠结生心胸。

良时忽已晚,撇耳过晨钟。

事业馀濩落,抚己真何庸。

投箸不能食,却立倚长松。

酒敲百万兵,此忧不可攻。

形式: 古风

慈乌行

鸦鸦林中雏,日晚犹未栖。

口衔山樱来,独向林中啼。

林中有鸦父,昔生六七儿。

一朝弃之去,空此群雏悲。

意谓父在林,还傍前山飞。

山中得山樱,欲来反哺之。

绕林复穿树,疑在叶东西。

东西竟无有,还上高高枝。

高枝仅空巢,见此涕沾衣。

复念营巢初,手足生疮痍。

朝飞恐雏渴,暮飞恐雏饥。

一日万千回,日日衔黍归。

今我羽翼成,反哺方有期。

如何天夺去,遂成长别离。

山樱正满枝,结子红琲肥。

而我不得哺,安用自啄为。

嗟嗟我薄祜,哺之固已迟。

尚有慈母恩,群雏且相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