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其八)

木叶惊风丹策策,溪流过雨玉淙淙。

晚来添得斜阳好,一片秋光落纸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

首先,“木叶惊风丹策策”一句,以“木叶”象征秋天的落叶,随着秋风的吹拂,发出“策策”的声响,生动地描绘了秋季的景象。这里的“丹”字不仅指颜色的红艳,也暗示了落叶在秋风中飘零的凄美,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接着,“溪流过雨玉淙淙”描绘了雨后溪水潺潺流动的情景。雨后的溪水清澈透明,如同玉石般晶莹剔透,发出悦耳的流水声。“玉淙淙”三字形象地表现了水流的清脆悦耳,给人以清凉舒爽之感。

“晚来添得斜阳好,一片秋光落纸窗”则将画面推向高潮。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落在窗户上,将一片秋色映照在室内。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的美景,还巧妙地运用了“落纸窗”这一细节,将室外的秋光与室内的静谧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深情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秋光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和谐之美。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秋怀(其一)

零露瀼瀼陨玉柯,西风吹起洞庭波。

江东菰米空愁绝,汾水楼船奈乐何。

万里边声鸿雁急,四檐金气候虫多。

伤心最是邯郸道,忍听佳人倚瑟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秋怀(其二)

江城缥缈度飞鸿,露下高天月正中。

宫调谁家歌白苧,商飙昨日到青桐。

云迷八骏应回辔,凉入三边合奏功。

桂楫兰桡期不至,芙蓉开满五湖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题画三首(其一)

稍稍凉思集,依依炎景流。

西风吹木叶,秋色满蘋州。

伊人何所怀,掇棹自夷犹。

青山在蓬底,白云宿船头。

沧波渺然去,仰见天汉浮。

飞尘暗岐路,回首正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画三首(其二)

寒流齧山足,嵌空似凌跨。

苍藤蔽深窦,细路通隙罅。

幽人已神驰,意行自閒雅。

徘徊出木末,复在绝壁下。

大江渺无津,万顷自天泻。

中有娥眉青,白云共容冶。

何当凌绝顶,涵景有虚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