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下初秋寓泊

濛濛烟雨蔽江村,江馆愁人好断魂。

自别家来生白发,为侵星起谒朱门。

也知柳欲开春眼,争奈萍无入土根。

兄弟无书雁归北,一声声觉苦于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日江边的萧索景象与作者内心的孤独感。开篇"濛濛烟雨蔽江村",营造出一个朦胧迷离的水乡秋景,给人一种遥远而模糊的感觉。紧接着"江馆愁人好断魂",则透露出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下的孤独与哀愁,他们的心灵似乎被这萧瑟的秋风所撕裂。

"自别家来生白发"一句,显示了作者离别亲友后,时光流转,头发已然斑白,这不仅是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感慨,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会。"为侵星起谒朱门"则表明诗人为了追寻理想或事业,不惜夜以继日地努力奔波,但这种努力似乎也带给他无尽的孤独与辛酸。

"也知柳欲开春眼",这里的“柳”指的是柳树,它在春天即将萌发新芽,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期待和渴望。然而紧接着的"争奈萍无入土根"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无奈,虽然他知道柳树即将开花,但那些漂浮的萍草(水生植物)却无法在坚硬的土地上扎根,这种比喻暗示着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哀愁。

最后两句"兄弟无书雁归北,一声声觉苦于猿",表达了诗人对于亲人的思念以及传递信息的渴望。没有信件可以寄托心情,只能通过大雁这类可靠的传信媒介来交流信息,每当听到雁叫声,就不禁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苦楚,这种感觉甚至超过了猿啼之苦。

总体来说,诗人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慨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江岸秋思

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举鞭挥柳色,随手失蝉声。

秋稼缘长道,寒云约古城。

家贫遇丰岁,无地可归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江南逢李先辈

李杜复李杜,彼时逢此时。

干戈侵帝里,流落向天涯。

岁月消于酒,平生断在诗。

怀才不得志,祗恐满头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自江西归九华

他乡终日忆吾乡,及到吾乡值乱荒。

云外好山看不见,马头歧路去何忙。

无衣织女桑犹小,阙食农夫麦未黄。

许大乾坤吟未了,挥鞭回首出陵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自述

四海欲行遍,不知终遇谁。

用心常合道,出语或伤时。

拟作闲人老,惭无识者嗤。

如今已无计,祗得苦于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