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一声雷动蛰龙惊,处处深渊睡不宁。

起驾丰隆吸溟渤,散为霖雨济生灵。

润回枯槁忻盈野,洗尽尘埃不到庭。

我爱晚凉高一枕,梦寻诗过大苏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苏葵的《喜雨》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雷初响,唤醒沉睡的万物,随后大雨倾盆而下,滋润大地,洗净尘埃,带来生机与希望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拟人手法,如“蛰龙惊”、“深渊睡不宁”、“起驾丰隆吸溟渤”等,形象地展现了春雨的威力和对大自然的深刻影响。

首句“一声雷动蛰龙惊”,开篇即以春雷的轰鸣唤醒了冬眠的龙,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力在春天的召唤下复苏。接着,“处处深渊睡不宁”则进一步描绘了雨水唤醒了深藏于地下的生命,使之不再沉寂,充满了活力。

“起驾丰隆吸溟渤,散为霖雨济生灵”两句,通过“丰隆”这一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形象地描述了春雨的浩瀚与充沛,它如同从大海深处汲取水分,化作甘霖,滋养着大地上的生灵,体现了雨水对于生命的不可或缺。

“润回枯槁忻盈野,洗尽尘埃不到庭”则表达了雨水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滋润,更是心灵上的洗涤,它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将尘世的污垢洗净,营造出一片清新宁静的环境。

最后,“我爱晚凉高一枕,梦寻诗过大苏亭”两句,诗人以个人的感受收尾,表达了对这场及时雨的喜爱与赞美,同时借梦境中的“过大苏亭”(大苏亭是苏轼的纪念地),寄托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83)

苏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观山

看画何如细看山,山之佳处画应难。

数拳苍石怪中怪,一片白云闲又闲。

朵朵野花红插髻,茎茎芳草绿侵颜。

隔林见个扶筇者,疑是神仙采药还。

形式: 七言律诗

行途漫兴

分付前驱静鼓笳,莫惊山鹿吃山花。

泉声急傍溪桥响,树影低笼石磴斜。

观物眼高容易尽,行途吟苦顿忘赊。

今宵可借禅家榻,与得高僧论法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哭乡友陈正郎学之四首(其一)

黑头交谊白头伤,世路分明不可常。

水部独怜何逊老,乡邦尤憾郑君亡。

标题贞操凭良史,收拾遗文有阿郎。

怪杀青天偏太靳,不留忠荩佐陶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哭乡友陈正郎学之四首(其二)

暌违将及十年来,君在冬曹我外台。

书札只言双鬓改,行藏谁料九原催。

马经唐肆原难驻,人到华胥竟不回。

未染彩毫题墓碣,哀歌先漫剔灯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