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己亥杂诗(其八十三)》,由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诗中描绘了风雨交加、鸡鸣声声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思乡的情绪。诗人两年未收到故人的来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风雨鸡鸣守一庐”,开篇即以风雨和鸡鸣为背景,渲染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庐,指的是简陋的住所,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独自一人居住的小屋。风雨中的鸡鸣,既增加了环境的生动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的孤独。
“两年未得故人书”,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对故人的思念。两年未收到故人的来信,这种等待与期盼的失落感跃然纸上,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渴望。
接下来,“鸿离鱼网惊相避”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诗人自己比作远离家乡的大雁(鸿),而将故人比作捕捉大雁的渔网。大雁在渔网前惊慌地躲避,象征着诗人与故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与故人重逢的渴望。
最后,“无信凭谁寄与渠”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传递消息的无奈与焦虑。这里的“渠”指代的是故人,诗人希望有人能够帮助他传达这份思念之情,但又意识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故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在孤独中寻求慰藉的心境。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黄遵宪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