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春再游庐山

二十七年别,烟云如昨辞。

偶逢行春日,得遂归山期。

晓驾出湓城,晚会东林师。

巡廊阅众院,遍读新旧诗。

萧魏故已尘,符杨亦川驰。

拂床归尘壁,再觅旧游诗。

南访静节居,石台有遗基。

红葩列涧艳,碧茑悬林丝。

迢递二霄峰,晴云间出危。

坛空仙驭远,谷断啼猿悲。

白鹿旧洞门,五老东一枝。

当时手结茅,聚族长在兹。

孙侄皆后来,非我昔所知。

生为前世翁,安得不涕垂?

白发唯两人,形骸久支离。

虽同故山会,草草如路歧。

惆怅尘中身,何由重来斯。

无令诮馀者,更效《北山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杪春再游庐山》,描绘了诗人再次游览庐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二十七年别,烟云如昨辞”,表达了诗人与庐山分别已有二十七年,但眼前的景致仿佛昨日一般清晰,流露出对庐山景色的深刻印象和怀念之情。

接着,“偶逢行春日,得遂归山期”两句,写出了诗人偶然在春天出游,得以实现再次探访庐山的愿望,心情愉悦。

“晓驾出湓城,晚会东林师”描述了诗人清晨驾车离开湓城,傍晚才抵达东林寺的情景,体现了旅途的漫长和对庐山的向往。

“巡廊阅众院,遍读新旧诗”则展现了诗人游览庐山各处寺院,阅读新旧诗歌的场景,体现了他对文化与艺术的热爱。

“萧魏故已尘,符杨亦川驰”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不再的感慨。

“拂床归尘壁,再觅旧游诗”表现了诗人整理床铺,回到熟悉的环境,再次寻找往日游历庐山时留下的诗篇,寄托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南访静节居,石台有遗基”、“红葩列涧艳,碧茑悬林丝”等诗句,生动描绘了庐山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赞叹。

“迢递二霄峰,晴云间出危”、“坛空仙驭远,谷断啼猿悲”等句子,则通过描绘山峰、云雾、仙人遗迹和山谷中的猿声,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独特魅力的感悟。

最后,“白鹿旧洞门,五老东一枝”、“当时手结茅,聚族长在兹”等诗句,通过具体的景物和历史故事,展现了庐山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气息。

“孙侄皆后来,非我昔所知”、“生为前世翁,安得不涕垂?”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庐山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

“白发唯两人,形骸久支离”、“虽同故山会,草草如路歧”、“惆怅尘中身,何由重来斯”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依恋和对再次造访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

“无令诮馀者,更效《北山移》”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希望自己的心境能够像《北山移》那样,即使身处尘世,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庐山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时间、自然、文化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25)

李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自号清溪子。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诗》一卷。存词六首

  • 字:不详
  • 籍贯:洛(今河南洛阳)
  • 生卒年:约806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范处士在育王寺书碑因以寄赠

墨妙复辞雄,扁舟访远公。

□天书梵□,霜月步莲宫。

迹寄双林下,名留劫石中。

遥知松径望,棠叶满山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时在育王寺书石字奉酬□丞使君寄赠四韵依次用本韵

拙艺荷才雄,新诗起谢公。

开缄光佛域,望景动星宫。

风雪文章里,书镌琬琰中。将谁比佳句?

霞绮散成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游天竺寺

水田十里学袈裟,秋殿千金俨释迦。

远客偏求月桂子,老人不记石莲花。

武林山价悬隋日,天竺经文隶汉家。

苔壁娲皇炼来处,泐中修竹扫云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忆钱塘

往岁东游鬓未凋,渡江曾驻木兰桡。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桂倚玉儿吟处雪,蓬遗苏丞舞时腰。

仍闻江上春来柳,依旧参差拂寺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