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县南五里顾龙山上有高皇帝御题词一阕

突兀孤亭上碧空,高皇于此下江东。

即今御笔留题处,想见神州一望中。

黄屋非心天下计,青山如旧帝王宫。

丹阳父老多遗恨,尚与儿童诵大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金坛县南五里顾龙山上的孤亭,亭子矗立在碧空之下,承载着历史的痕迹。诗人顾炎武借此景怀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高皇)在此地率军东征,建立了他的江山。御笔题词之处,似乎能让人遥想当年帝王气概和广阔的神州大地。

诗中提到,即使黄帝(代指帝王)的居所不再是其关心天下大计的焦点,青山依旧如故,象征着昔日的皇家宫殿。然而,丹阳的父老们心中仍存遗憾,他们或许会向孩子们讲述过去的故事,那些故事中包含了对《大风歌》般的豪情壮志的传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历史联想,表达了对往昔辉煌与民间情感的感慨,展现了顾炎武深厚的史学素养和对历史的深情缅怀。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秀州

秀州城下水,日夜生春云。

云含秀州塔,鸟下吴江濆。

我愿乘此鸟,一见仓海君。

异人不可遇,力士难再得。

海内不乏贤,何以酬六国。

将从马伏波,田牧边郡北。

复念少游言,凭高一悽恻。

形式: 古风

赠路舍人

自分寒灰即溺馀,非君那得更吹嘘。

穷交义重千金许,疾吏情深一上书。

大麓阳飙回宿草,岷江春水下枯鱼。

丁宁未忍津头别,此去防身计莫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桃叶歌

桃叶歌,歌宛转,旧日秦淮水清浅,此曲之兴自早晚。

青溪桥边日欲斜,白土冈下驱虞车,越州女子颜如花。

中官采取来天家,可怜马上弹琵琶。

三月桃花四月叶,巳报北兵屯六合。

两宫塞上行,日逐江东猎。

桃叶复桃根,残英委白门。

相逢冶城下,犹有六朝魂。

形式: 古风

劳山歌

劳山拔地九千丈,崔嵬势压齐之东。

下视大海出日月,上接元气包鸿?。

幽岩秘洞难具状,烟雾合沓来千峰。

华楼独收众山景,一一环立生姿容。

上有巨峰景崱屴,数载榛莽无人踪。

重厓复岭行未极,涧壑窈窕来相通。

天高日入不闻语,悄然众籁如秋冬。

奇花名药绝凡境,世人不识疑天工。

云是老子曾过此,后有济北黄石公。

至今号作神人宅,凭高结构留仙宫。

吾闻东岳泰山为最大,虞帝柴望秦皇封。

其东直走千馀里,山形不绝连虚空。

自此一山奠海右,截然世界称域中。

以外岛屿不可计,纷纭出没多鱼龙。

八神祠宇在其内,往往棋置生金铜。

古言齐国之富临淄次即墨,何以满目皆蒿蓬。

捕鱼山之旁,伐木山之中。

犹见山樵与村童,春日会鼓声逢逢。

此山之高过岱宗,或者其让云雨功。

宣气生物理则同,旁薄万古无终穷。

何时结屋依长松,啸歌山椒一老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