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忠烈公居洛有丙午同甲会诗今执政府凡三位枢密使王季海参政钱师魏先在焉前岁夏某忝参预连墙而居适然齐年时号丙午坊次文公韵简公

文公八十会伊川,盛事于今又百年。

岂意苍颜华发叟,亦陪黄阁紫枢仙。

府居末至容连栋,班路前瞻愧比肩。

丁丙连干支合德,君臣庆会岂虚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文公八十岁时在伊川聚会,这样的盛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没想到白发苍苍的老者,也加入了朝廷重臣的行列,如同神仙一般。
他的府邸还未到达,规模宏大足以连接多栋建筑,站在前排的路上,他感到惭愧,因为与同僚相比肩。
丁丙相连,象征着天干地支的和谐,君臣同乐的庆典,绝非空穴来风。

注释

文公:指文公,古代某位有威望的官员。
会:聚会。
伊川:地名,可能指代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地点。
盛事:大事,重要的聚会。
百年:一百年。
岂意:没想到。
苍颜:苍老的容颜。
华发:白发。
叟:老人。
黄阁:古代高级官署,指宰相等重要职位。
紫枢:紫色的枢密院,也是高级官署。
府居:府邸。
末至:还未达到。
连栋:连接多栋。
班路:官道,排列的队伍。
比肩:并肩,这里指地位相当。
丁丙:天干地支中的两个字,代表时间。
连干支:连续的天干地支。
合德:符合吉祥的天象或人事。
庆会:庆祝的聚会。
虚传:空穴来风,没有实际发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周必大的作品,题为《文忠烈公居洛有丙午同甲会诗》,诗中描绘了文忠烈公八十岁时在伊川举行盛大的聚会,这场盛会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诗人感叹自己虽已老态龙钟,却有幸与三位枢密使(王季海、参政钱师魏)这样的朝廷重臣同列,感到荣幸。聚会规模宏大,连栋相连,诗人自谦与他们相比尚有差距。诗中提到的“丁丙连干支合德”象征着吉祥,君臣同乐的盛况并非虚传。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文公的敬仰以及对自己能参与如此盛会的感慨。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方孺人挽词

处士诗名满古今,外家文采切星辰。

中郎有女曾传业,武子趋庭更慰人。

谖草正开堂北向,扶桑莫返日西沦。

可怜寂寞湘江路,燐走萤飞翠柏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无心居士刘君挽词

应物无心善自宽,临财有义肯儒酸。

竹林逸老多馀庆,鸿苑奇书独饱观。

名父平生淹簿领,佳儿他日绍衣冠。

追思再世相逢旧,西望梅溪一永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王季海正言父宣义挽词

三世儒科独隐沦,功名岂必在吾身。

早看伯氏囊荷旧,晚喜郎君谏草新。

绛县人存疑甲子,论衡书就困庚辛。

遥知会葬车千两,絮酒淋漓卧冢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王籍文学求读书堂诗

倚相端能记典坟,子羔未可治人民。

十年莫作攸之恨,万卷方知甫也神。

堂下从渠糟粕议,城南容我简编亲。

铁更三擿韦三绝,将圣犹然况后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