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米元晖墨山

生来堕尘网,苦为尘网缚。

暇日起我早,骑驴出东郭。

城门老人发半垂,问我骑驴何所之?

为言欲向山中去,茅屋正在清溪湄。

山中之人面如玉,手把素书跨黄犊。

石泉夜煮茯苓香,满屋秋云邀共宿。

绿萝晓月悬松风,缥缈惟闻烟外钟。

十年往事一回首,已隔云山千万重。

潦倒狂吟头半白,把卷令人念畴昔。

石田瑶草近如何?题诗好寄山中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于立的《题米元晖墨山》描绘了一幅隐逸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诗中以第一人称叙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山中生活的憧憬。

首句“生来堕尘网,苦为尘网缚”,开篇即道出了诗人对世俗束缚的厌倦,形象地将自己比作落入尘世网中的飞鸟,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接着,“暇日起我早,骑驴出东郭”两句,描绘了诗人清晨骑驴出城,寻找心灵归宿的情景,展现了其对自然的亲近与追求。

“城门老人发半垂,问我骑驴何所之?”通过一位城门老者的询问,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和互动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与外界的交流与理解。

“为言欲向山中去,茅屋正在清溪湄。”诗人明确表示了前往山中的决心,而“茅屋正在清溪湄”则预示着一个宁静、自然的生活环境即将展开。

接下来的几句,“山中之人面如玉,手把素书跨黄犊。石泉夜煮茯苓香,满屋秋云邀共宿。”描绘了山中人的生活场景,既有外在的自然美景,又有内在的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绿萝晓月悬松风,缥缈惟闻烟外钟。”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中静谧、超脱的氛围,绿萝、晓月、松风、烟外钟声,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自然画卷。

“十年往事一回首,已隔云山千万重。”诗人回顾过去,感叹时间的流逝,以及与山中生活的距离,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潦倒狂吟头半白,把卷令人念畴昔。石田瑶草近如何?题诗好寄山中客。”诗人以自己的现状自嘲,同时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以及对山中朋友的思念之情,希望以诗歌的形式传递这份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精神追求的向往,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深刻反思,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元代文人山水诗的佳作。

收录诗词(107)

于立(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钱舜举画青山白云

吴兴山水天下无,吴兴画手天为徒。

天河染露洗空碧,轻烟薄素开新图。

白云欲散松风起,迥如丹丘隔海雪后寒模糊。

溪光倒影丹翠湿,又如洞庭水浸青珊瑚。

绿萝吹香挂秋月,小桥野径相萦纡。

行人遥遥向何处,丹崖石检或有仙人居。

溪山如此无不好,筑屋临流可投老。

春云秋露石田腴,我欲耕烟种瑶草。

形式: 古风

题熊自得画丹岩图

混沌夜死元气裂,炼石穿丝补天缺。

谁将馀鞴鼓八风,一点元精铸明月。

顾兔飞上天,清光缺复圆。

嫦娥抱影空婵娟,一朝影落松风颠。

古佛庞眉两癯肩,筑室勘道来何年。

摩尼宝光照浊水,天花散落香炉烟。

溪上青山不知数,日日春风长兰杜。

褰衣便欲问真源,断猿疏雨青林暮。

松云仙人披锦袍,爽致写入猩猩毛。

一川晴霭动空碧,万壑翠气翻云涛。

手携绿绮琴,为子弹鸣皋。

金樽泻酒对山月,仙之人兮如可招。

仙之人兮如可招,汗漫与子同游遨。

形式: 古风

拥翠堂诗卷

幽人结屋江边住,俗声不到题诗处。

门前惟有树扶疏,檐间只许云来去。

落花如雨东风狂,绿阴满地春茫茫。

一声啼鸟惊梦破,翠屏浅印烟峰长。

海绡轻薄烟霏暝,空碧无痕湛清影。

天风吹落竽籁寒,岚光湿透衣裳冷。

我生已有遗世心,便欲长往穷幽寻。

微茫楼观不可到,云林冥冥苔碧深。

形式: 古风

赠松崖隐者

沧江之水清如空,长林沓嶂高巃嵷。

何人于此憩幽寂,白云满地迷行踪。

层崖苍苍如积雪,巨灵手擘芙蓉裂。

苍官须鬣老岁寒,地位清高两孤绝。

根蟠重阴神鬼会,节抱太始冰霜结。

上有六月天风声,下有百尺之玄冰。

门前夜半山月落,子规叫绝烟霏冥。

隐君此意人莫识,高比青松坚比石。

石上薜萝聊可衣,松根茯苓谁与食。

隐君隐君百不忧,子之于世知何求。

栋梁砥柱或见用,万牛回首如山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