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一四)

可畏三界轮,念念未曾息。

才始似出头,又却遭沈溺。

假使非非想,盖缘多福力。

争似识真源,一得即永得。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世间轮回可怕,每时每刻都在流转不停。
刚刚似乎有了突破,却又陷入沉沦之中。
如果这不是非理性的幻想,那是因为深厚的福报之力。
哪比得上真正理解真理,一旦领悟就能永远保持。

注释

可畏:令人畏惧。
三界轮:世间轮回。
念念:时刻不停。
未曾息:从未停止。
才始:刚刚开始。
似出头:似乎有所突破。
又却:却又。
遭沈溺:陷入沉沦。
假使:假如。
非非想:非理性幻想。
盖缘:因为。
多福力:深厚的福报力量。
争似:哪里比得上。
识真源:理解真理。
一得:一旦领悟。
永得:永远保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寒山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佛法轮回的深刻体悟和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开篇“可畏三界轮”直接点出了主题,即对世间生死流转的敬畏之心。“念念未曾息”则展现出诗人对于这永无止境的苦难不断思考的状态。

接着,“才始似出头, 又却遭沈溺”描绘了生命在轮回中不断沉浮的景象。这里“出头”意味着暂时脱离痛苦,而“遭沈溺”则是又一次陷入深渊。这两句生动地展示了生死流转的无常和痛苦。

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灰心,“假使非非想,盖缘多福力”表达了一种对佛法的信仰和依赖。这里“非非想”指的是不执著于世间的幻相,而是通过修行来断除烦恼。“盖缘多福力”则强调了积累福德、增强内在力量的重要性。

最后,“争似识真源,一得即永得”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真理的追求,以及一旦悟到真相,就能获得永恒解脱的信念。“争似”意味着急切地希望,“识真源”是指认识到生命和世界的根本真理,而“一得即永得”则暗示了一种一劳永逸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于精神解脱的渴望。通过这简洁而富有力的语言,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越世间苦难、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五)

昨日游峰顶,下窥千尺崖。

临危一株树,风摆两枝开。

雨漂即零落,日晒作尘埃。

嗟见此茂秀,今为一聚灰。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六)

自古多少圣,叮咛教自信。

人根性不等,高下有利钝。

真佛不肯认,置功枉受困。

不知清净心,便是法王印。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一八)

养子不经师,不及都亭鼠。

何曾见好人,岂闻长者语。

为染在薰莸,应须择朋侣。

五月贩鲜鱼,莫教人笑汝。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诗三百三首(其二二○)

时人见寒山,各谓是风颠。

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

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

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