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秋兴八首八月初二日闻警而作(其五)

两戒关河万里山,京江天堑屹中间。

金陵要奠南朝鼎,铁瓮须争北顾关。

应以缕丸临峻坂,肯将传舍抵孱颜。

荷锄父老双含泪,愁见横江虎旅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所作的《后秋兴八首》中的第五首,创作于八月初二日,当时他听闻了军事警报。诗中描绘了对国家边防和历史的深沉思考,以及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首联“两戒关河万里山,京江天堑屹中间”,开篇即以壮阔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述了长江作为天然屏障的险峻与辽阔,暗示了国家边防的重要性和面临的严峻挑战。

颔联“金陵要奠南朝鼎,铁瓮须争北顾关”,点明了金陵(南京)作为南方政权的象征,以及铁瓮城在北方防御中的关键作用,表达了对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的重视。

颈联“应以缕丸临峻坂,肯将传舍抵孱颜”,运用比喻手法,将战争比作攀登陡峭的山路,强调了战争的艰难与危险;同时,将逃避比作在简陋的驿站停留,暗示了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与勇敢面对。

尾联“荷锄父老双含泪,愁见横江虎旅班”,描绘了一幅百姓在战乱中的苦难画面,荷锄的老人们眼中含泪,忧心忡忡地望着横渡江面的军队,表现了人民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历史事件的回顾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民族安全以及人民疾苦的深切忧虑和关注,体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后秋兴八首八月初二日闻警而作(其六)

吴侬看镜约梳头,野老壶浆洁早秋。

小队谁教投刃去,胡兵翻为倒戈愁。

争言残羯同江鼠,忍见遗黎逐海鸥。

京口偏师初破竹,荡船木柿下苏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后秋兴八首八月初二日闻警而作(其七)

十载倾心一旅功,御枪原庙梦魂中。

每思撒豆添营垒,更欲吹毛布雨风。

淮水气连天汉白,钟离云棒帝车红。

南宫图颂丹铅在,辜负秋窗老秃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后秋兴八首八月初二日闻警而作(其八)

艰难恢复势逶迤,蚁穴何当溃泽陂。

驼马已临迤北路,炮车犹护向南枝。

雷惊犀象牙方长,雨送蛟龙宅屡移。

最喜伏波能整旅,封侯印佩许双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后秋兴八首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其一)

负戴相携守故林,翻经问织意萧森。

疏疏竹叶情窗雨,落落梧桐小院阴。

白露园林中夜泪,青灯梵呗六时心。

怜君应是齐梁女,乐府偏能赋藁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