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鍊师二首(其一)

昔仰苏仙迹,今瞻弄玉身。

岳灵朝捧剑,飙驭夜朝真。

笙鹤声常近,烟霞到处新。

愿言承道荫,秘语慰斯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从前仰慕苏仙的遗迹,现在亲眼见到弄玉的形象。
山岳之灵在清晨捧剑礼拜,夜晚驾驭风驰向真理。
笙箫和仙鹤的乐音常常环绕,无论何处都有新的云霞景象。
我渴望接受道的庇护,用神秘的话语抚慰百姓。

注释

昔:从前。
仰:仰慕。
苏仙迹:苏轼的遗迹(苏轼,宋代文人)。
瞻:看见。
弄玉身:指美女或仙女(典出《列仙传》中的弄玉故事)。
岳灵:山岳之灵(对自然神灵的尊称)。
捧剑:礼拜时持剑以示敬意。
飙驭:驾驭疾风。
真:真理。
笙鹤声:仙人的笙箫和鹤鸣声。
常近:常常环绕。
烟霞:云雾和彩霞,象征仙境。
处:所在之地。
新:清新、新颖。
愿言:心向往之。
承道荫:接受道的庇护。
秘语:神秘的语言或教诲。
斯民:百姓,民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赠给张鍊师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张鍊师的敬仰和对其修行生活的赞美。首句“昔仰苏仙迹”表明诗人曾仰慕过像苏仙这样的仙人之迹,而“今瞻弄玉身”则暗示眼前所见的张鍊师有着超凡脱俗的气质。接下来,“岳灵朝捧剑,飙驭夜朝真”描绘了张鍊师在山岳之间修炼,日以继夜地追求真理的场景,形象生动。

“笙鹤声常近,烟霞到处新”进一步渲染了张鍊师所处的仙界氛围,笙鹤之声环绕,云雾缭绕,充满神秘与清新。最后两句“愿言承道荫,秘语慰斯民”表达了诗人希望跟随张鍊师学习道法,同时也期待张鍊师的教诲能带给世人精神上的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道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隐士的敬仰,展现了诗人对超然境界的追求和对人间福祉的关怀。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赠李次仲致政

縠水柯山隔几年,又来辇毂拜云天。

东西南北任造化,甲乙丙丁皆宿缘。

老境精神惟坐卧,故居松竹想清妍。

岂如溪上木中子,日饮溪光今地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赠灵隐老

一笑相逢语上方,水云旂迹觉清凉。

未论方丈葛藤话,且喜斋厨蔬笋香。

闲拄瘦筇随意立,却愁款段入城忙。

宿山更作他时约,枕簟茶瓜冷不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胡珵隐君

星聚西豪里,人谁识少微。

忘怀卷外少,此道眼中稀。

笔墨腾瀛禁,图书动衮衣。

趋风忻并世,一语欲清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赠闻人子进

丹地清江若有期,卜居仍俯小涟漪。

颇怜松竹无多地,祇顿琴书已近篱。

久雨不妨田要润,暂凉真与病相宜。

何当去此炎歊酷,日待风高脱叶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