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雷电阴晴共一帘,残春首夏境相兼。
闲寻稚笋今朝长,静数新荷昨夜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季节交替时的丰富生活情趣。
"雷电阴晴共一帘",以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春夏之交天气多变的情状,其中“帘”字巧妙地把握了自然界瞬息万变的特点。接着,“残春首夏境相兼”,诗人通过对春末夏初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个季节过渡的温婉情感。
"闲寻稚笋今朝长"一句,则是细腻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长变化的关注和欣赏。诗人在闲适中观察到竹笋的成长,通过“今朝”二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流转之中的新鲜与活力。
最后,“静数新荷昨夜添”,则是在静谧中数着荷叶的增加,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机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体察。通过“昨夜”一词,我们可以想象到夜幕降临时,荷叶在微小而又神秘的环境中悄然长出,这一切都在无声中进行,而诗人却能捕捉到这种变化。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丰富多彩,通过对春夏交替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不详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缲出烟丝轻袅袅,扫成雪帚重垂垂。
风流举世无过柳,总合殷勤把一枝。
水边杨柳怯秋风,忆昨杏花相映红。
心地不随时节变,始知天下有英雄。
天外涵天心广大,月中吐月性光明。
夜来飞上昆崙顶,独倚琼楼啸一声。
七尺经霜翠竹竿,斩来石壁钓江湍。
丝头垂下骊龙口,掣得明珠似月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