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潜圣挽词

妙龄驰誉百夫雄,晚节忘怀大隐中。

悃愊无华真汉吏,文章尔雅称吾宗。

趋时肯负平生志,有子还应不死同。

惟我闲思十年事,数行老泪寄西风。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年轻时名声显赫如百夫之勇,晚年却淡泊名利在大隐之中。
他质朴诚实无浮华,实为真正的汉代官吏,他的文章典雅,堪称我们家族的典范。
他顺应时势,从未辜负一生的理想,有子嗣留存,如同他永不消逝的生命。
只有我独自回忆过去的十年,几行老泪随秋风飘向远方。

注释

妙龄:青年时期。
驰誉:名声远扬。
大隐:超脱世俗的大隐士。
悃愊无华:朴实无华。
真汉吏:真正的忠直官员。
尔雅:文雅。
吾宗:我们的宗族。
趋时:顺应时势。
负:辜负。
平生志:一生的理想。
有子:有子嗣。
不死同:生命不息。
闲思:闲暇时的思绪。
十年事:过去十年的事迹。
老泪:老年的眼泪。
西风:秋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苏潜圣挽词》。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缅怀故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妙龄驰誉百夫雄" 一句,描绘了一位青年才俊英勇非凡,声名远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晚节忘怀大隐中" 则透露出这位英雄人物到了晚年,选择了隐居山林,对世俗功名的淡然和超脱。

接下来的"悃愊无华真汉吏,文章尔雅称吾宗" 两句,赞美了一位不事张扬、品行端方的官员,他的文章典雅,值得后人效法。这里所谓的"吾宗",意味着作者将这种风范视作自己的精神寄托。

诗中的"趋时肯负平生志,有子还应不死同" 表达了对时代的担当,以及即使面临死亡,也愿意承担起生命中所肩负的责任。同时,这里也蕴含着一种希望,即便是身后,通过子孙后代,可以实现某种形式上的永恒。

最后两句"惟我闲思十年事,数行老泪寄西风" 则流露出作者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十年的光阴在心中翻涌,使人不禁老泪纵横,借着西风,将这份思念和悲凉传递出去。

整首诗通过对故人的缅怀和自我精神追求的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远的理想。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晁同年九日见寄

仰看鸾鹄刺天飞,富贵功名老不思。

病马已无千里志,骚人长负一秋悲。

古来重九皆如此,别后西湖付与谁。

遣子穷愁天有意,吴中山水要清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乔施州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

鸡号黑暗通蛮货,蜂闹黄连采蜜花。

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其一)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看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其二)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