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一首(其六十一)

宝杖亲携挂翠缨,徘徊常绕玉阶行。

转身就父无标的,拈却花冠不得名。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翻译

他亲手拿着镶有翡翠的权杖,常常绕着玉石台阶行走。
当他转身面对父亲时,没有特定的目标,摘下花冠也无法找到合适的称呼。

注释

宝杖:象征权力或地位的杖。
翠缨:翡翠装饰的穗子,可能指权杖顶端的饰品。
玉阶:用玉石装饰的台阶,象征尊贵或神圣之地。
转身:动作,表示转变或面对。
父:这里可能指的是权威或长辈。
无标的: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方向。
拈却:拿起然后放下,这里可能指摘取。
花冠:古代王冠或胜利者的装饰,象征荣誉。
不得名:找不到合适的名称或身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手持宝杖,头戴翠缨,他在玉阶上缓缓行走,似乎在沉思或修行。他转身的动作显得没有特定的目的,摘下花冠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不追求世俗的名利。整体上,这是一幅禅意浓厚的画面,体现了僧人的内心平静与对名利的超脱态度。诗人释子淳通过简洁的笔触,传达了佛教徒的修行生活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212)

释子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一○一首(其十四)

从来父子不相离,石女何劳更问伊。

昨夜寒岩无影木,白云深处露横枝。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颂古一○一首(其一○○)

此树不从天地生,登山涉水承渠力。

如今掷向乱峰前,免致丛林为轨则。

形式: 偈颂 押[职]韵

颂古一○一首(其五十八)

九重深密视听难,玉殿琼楼宿雾攒。

燮理尽归臣相事,轮王不戴宝花冠。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颂古一○一首(其二十七)

拾得疏慵非觉晓,寒山懒惰不知归。

声前一句圆音美,物外三山片月辉。

形式: 偈颂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