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五)

五欲混神因,六贼乱心色。

幻焰逐情飘,爱网随心织。

铸金虽改秋,斩筹方未极。

观鸽既无辩,攀猿此焉息。

形式: 偈颂 押[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人性中的欲望与情感的纷扰,以及修行者对这些欲望和情感的洞察与超越。"五欲混神因,六贼乱心色",开篇即点明了人内心被欲望所蒙蔽的状态,五欲(财、色、名、食、睡)混杂,扰乱了心灵的纯净。接着"六贼乱心色",进一步解释为内在的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负面情绪,如同贼盗一般扰乱心神。

"幻焰逐情飘,爱网随心织",形象地描述了欲望如同火焰般燃烧,随着情感的飘动而蔓延,而爱则如同一张无形的网,随着内心的编织而愈发紧密,难以挣脱。"铸金虽改秋,斩筹方未极",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内心的改变比作铸金之难,即使有所改变,但要彻底摆脱欲望的束缚,却似乎永无止境。

"观鸽既无辩,攀猿此焉息",最后两句通过观鸽与攀猿的比喻,表达了修行者在面对内心纷扰时的平静与解脱。观鸽象征着内心的观察与洞察,攀猿则代表了对欲望的追逐。这两句暗示了通过修行,内心的纷扰得以平息,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人性中欲望与情感的复杂性,以及修行者对于这些内在困扰的深刻洞察与超越,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关于净化心灵、摆脱欲望束缚的追求。

收录诗词(62)

道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六)

冬狐理丰毳,春蚕绪轻丝。

形骸翻为阻,心识还自欺。

龆龀歌鼓腹,平生少年时。

驱车追侠客,酌酒弄妖姬。

但念目前好,安知后世悲。

惕然一以愧,永与情爱辞。

愿识真妄本,染净自分离。

羞惭滞五盖,焉知同四依。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七)

贤人轨玄度,弱丧升虚迁。

师通资自发,神光照有缘。

应变各殊别,圣录同灵篇。

乘乾因九五,逸响亮三千。

法鼓振玄教,龙飞应人天。恬智冥微妙,缥?咏重玄。

盘纡七七纪,嘉运莅中幡。

挺此四八姿,映蔚华林园。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八)

善恶宿熏习,感报各殊方。

曾为鬼害怨,或作狼雠殃。

屠儿忆杀业,须蜜戏猕乡。

宿佑除患者,在处游天堂。

触类兴清遘,目击洞兼忘。

凡圣钦嘉会,贤愚庆流芳。

四生行善业,六趣感神光。

苦乐虽殊别,同知命短长。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九)

志诚抱冰雪,暮齿迫桑榆。

太息波川迅,悲哉人代拘。

岁聿皆采获,冬晚惧严枯。

精诚求施戒,忍精定慧眸。

结侣同共远,胜地心相符。

商人不顾死,罗刹未能逾。

求宝竭大海,神怖捧明珠。

寄言求道者,立志菩提株。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