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翻译

柔风细细,水面上映出一望无际的云朵。雨过天晴,然而这春色反而令人增添愁怨。
梦中曾与伊人相守,轻轻地为你描画眉毛。梦醒则唯见帘外落花,这一怀愁绪该向何处排解呢?

注释

风丝:风中的柳树枝条。
袅:随风摆动的样子。
浸:浸染。
青未了:青色一望无际。
草草:匆促之意,劳心烦恼。
轻螺谁扫:描画眉毛。
螺:螺黛,古代女子画眉之墨,也叫螺子黛。
谁:此为自指。
 扫:描画。
悄悄:淡淡的忧愁,却又绵绵不断。
寄:寄托。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晨雨后的清新景象。"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细腻地刻画了微风轻轻吹过,水面映照着天空的宁静画面,清晨的空气湿润而清新。"一镜湿云清未了,雨晴春草草",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的云雾如镜,春草在雨后显得更加青翠。

词人通过梦境中的意象,"梦里轻螺谁扫",暗示了对远方女子的思念,仿佛她在梦中轻拂螺髻,形象生动。"帘外落花红小"则以落花寓意时光易逝和情感的零落,花瓣虽小,却承载了深深的感伤。

最后,"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表达了词人醒来后的孤独与愁绪,他试图寻找一个寄托愁绪的地方,却无处可去,这体现了词人内心的苦闷和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谒金门》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婉约风格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朝中措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琵琶仙.中秋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形式: 词牌: 琵琶仙

落花时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形式: 古风

摊破浣溪沙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形式: 词牌: 山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