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吴与弼所作,名为《次任教授倡义哀赙葬余忠母子诗韵兼挽生焉》。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其家庭困境的同情。
首联“泮水横经属老苍,馀波重被困穷丧”,以泮水(古代学宫前的池塘)和横经(古代读书人横放书卷的姿势)为引,描绘出逝者生前的学问生活,同时也暗示了其晚年生活的困顿,以及丧事的艰难。
颔联“位卑正忆兼山艮,河广俄惊一苇航”,通过对比位卑与山艮(艮山,象征稳重、坚定),以及河广与一苇航(比喻渡过困难),表达了对逝者虽地位不高却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身后家庭可能面临的困境的担忧。
颈联“白屋伊威从壁立,浮名蠛蠓任天荒”,以“白屋”(简陋的房屋)和“伊威”(壁上生的虫子)象征逝者家庭的贫困和生活的艰辛,而“浮名蠛蠓”则比喻逝者生前的虚名和短暂的名声,与“任天荒”(任凭时间荒废)形成对比,强调了逝者家庭的现实困境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尾联“我歌漫答仁人利,勉尔遗孤勿太伤”,诗人以自己的歌声回应仁人志士的善行,并鼓励逝者的孤儿,希望他们不要过于悲伤,体现了对逝者家庭的关怀和对后人的寄语。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者困境的同情,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