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史文通奉议二首(其二)

有叟住东野,畏人希入城。

君时共还往,我欲问修行。

早岁识岩客,近时逢绛生。

真能访茅屋,屣履试将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有一位老者居住在郊野,很少进城怕被人打扰。
你时常与他来往,我打算向他请教修行之事。
早年我已认识隐居山岩的高人,最近又遇见了名叫绛生的贤士。
他真的能拜访简陋的茅屋,我准备迎接他来访。

注释

叟:老人。
东野:郊野。
畏人:害怕被人打扰。
希:少。
入城:进城。
君:您。
还往:来往。
问修行:请教修行之道。
早岁:早年。
识:认识。
岩客:隐居山岩的人。
近时:最近。
逢:遇见。
绛生:人的名字。
真能:确实能够。
访:拜访。
茅屋:简陋的房屋。
屣履:轻装步行。
试:尝试。
迎:迎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赠史文通奉议二首(其二)》中的一节。诗人描述了一位住在东野的老者,他很少进城,与人交往不多。然而,当朋友史文通时常来访,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询问老者修行之事的愿望。诗人回忆起年轻时就认识了这位山中隐士,最近又遇见了他,暗示老者在修行方面颇有造诣。诗人期待能亲自去茅屋拜访,以亲身经历来验证和学习老者的修行之道。

诗中的“有叟”、“畏人希入城”描绘出老者独居山野、避世的性格,“君时共还往”则体现了友情的互动,“我欲问修行”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渴望。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高人逸士的敬仰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赠史文通奉议二首(其一)

墙北史居士,挂冠心转闲。

顶开人共怪,神去夜深还。

白雪微侵鬓,丹砂久驻颜。

从君欲问道,何日径开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赠司空张公安道挽词三首(其三)

西蜀识公初,南都从事馀。

一言知我可,久好复谁如。

学术留元叹,家声付伯鱼。

霜天近生日,闻挽重唏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赠司空张公安道挽词三首(其二)

孤高出世学,豪迈谪仙人。

早岁犹和俗,中年自识真。

定馀时发照,尘尽四无邻。

闻道骑箕尾,还应事玉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赠司空张公安道挽词三首(其一)

道广中无竞,才高治不烦。

安心本笃静,忧世亦时言。

寿考同侪尽,经纶故事存。

犹应门下客,微论记根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