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长年苦境知何限,岂得因儿独丧明。
消遣又来缘尔母,夜深和泪有经声。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哭子十首》中的第八首,表达了诗人因丧子而深感苦痛和无限哀伤的情怀。诗中“长年苦境知何限”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儿子的深切思念与不忍心中的痛苦,这种痛苦似乎没有尽头,是难以承受的极限。"岂得因儿独丧明"则继续强调了这种痛失之感,诗人认为自己因为失去孩子而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光明。
接下来的两句“消遣又来缘尔母,夜深和泪有经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哀伤情景。"消遣"一词表达了诗人在悲痛中的自我安慰或是时间流逝的缓解,但这种缓解并没有减轻他的哀思,只是在夜深人静时,与母亲一起哭泣,泪水如溪流,声声不息,就像有节奏的经典之声。
整首诗通过对丧子之痛的刻画,展现了人类亲情深厚的悲痛和无奈,以及面对生离死别时内心的挣扎与哀伤。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乌生八子今无七,猿叫三声月正孤。
寂寞空堂天欲曙,拂帘双燕引新雏。
频频子落长江水,夜夜巢边旧处栖。
若是愁肠终不断,一年添得一声啼。
雨点轻沤风复惊,偶来何事去何情。
浮生未到无生地,暂到人间又一生。
望远音书绝,临川意绪长。
殷勤眼前水,千里到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