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的作品,名为《自咏十律(其八)》。诗中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故国衰败的深深感慨。首句“六军遥驻墨河濆”描绘了军队远驻的凄凉景象,暗示战乱或动荡的局势。次句“故国丘墟讵忍闻”直接点出对昔日繁华的哀悼,难以忍受听到故乡变为废墟的消息。
第三句“露冷金铜应独泣”,运用拟人手法,将金铜雕像赋予情感,表达对历史遗迹的沉痛之情。第四句“火炎玉石竟俱焚”进一步渲染战争的残酷,连玉石这样的珍贵材料也未能幸免于难。
第五句“虞渊日暮无还景”借用神话中的虞渊(即日落之处),象征着国家的没落如同夕阳西下,再无复明之日。第六句“禹穴秋深有断云”则借禹穴(大禹治水之地)的荒凉,寓言王朝的衰败如秋天的断云,孤寂而无依。
最后两句“草泽遗民今白发,凭高无奈思纷纷”,诗人以自己为遗民,感叹岁月流逝,白发生头,只能在高处遥望,思绪纷飞,表达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