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春游南峰,出自阊扉西。
崎岖缘田塍,时又涉狭溪。
午初至峰下,先读烂古碑。
僧庐颇新鲜,丹青见朝曦。
云昔支公居,石迹有马蹄。
踰岭到天平,上观石屋危。
苍壁泻白泉,对之已忘疲。
西岩列窗户,玲珑漏斜晖。
嵌然似饾饤,人力安可施。
朝餐下木渎,市物俗所宜。
琴台昔尝游,回首忆旧题。
南向又渡岭,盘屈麋鹿蹊。
摺身趋宝华,未到闻法鼙。
松间见广路,平如隐金锤。
寺压两山脚,三面张屏帏。
夜阑宿虚堂,清甚无梦思。
西南登尧峰,俗云尧所基。
洪川不能没,上有万众栖。
中道舍篮舆,从者亦汗衣。
关陆巧步趋,健马莫可追。
自伤干躯大,两股酸不随。
岩雨洒磴滑,惟赖枯筇支。
四顾物象殊,虽困强自持。
竹木互支撑,小阁架险梯。
凌晨过横山,蹴蹋云霞低。
身如插翅翼,下见鸿鹄卑。
却视众壑林,密若荠麦齐。
童童或行列,春发绿翠姿。
一方绀碧瓦,楼殿贴地飞。
右顾万顷湖,东与天相迷。
日炙白烟开,风驱银山移。
旁过折腰塔,铁轮尽颠堕。
近为震霆拔,火烈瓦甓糜。
未知天之意,摧此将何为。
迤逦瞰荐福,爱此路侧池。
清无一点尘,虾鱼潜琉璃。
宝积仰修竹,整如翠羽旗。
棱伽屋老朽,旧闻传者非。
北渡千丈桥,柱袅阑倾敧。
揽衣俯而趋,愁为溪风吹。
遇胜辄自留,仰啸巾屡遗。
永言喜谑浪,把酒先嘻嘻。
子履阅奇怪,瞪视惟嗟咨。
及还城中居,城人殊未知。
自疑身被留,暂此梦寐归。
纷然著鄙事,奔走争自私。
向者却是梦,反复又自疑。
神明日夜往,内顾行者尸。
何由摆尘坌,荣辱两莫期。
清泉与白云,终老得自怡。
不详
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集》
九河巨流冻长山,山高微黯石色顽。
沙笼如烟吐朱湾,中天挝鼓云垂关。
壶炙不温乳乌死,城上琴声愁九子。
罗暮翻风花满波,玉麈洒窗湿明绮。
兽角消红犀凤乾,缕生篆字香盘盘。
坐聆翰音拂南极,驰念疆场中已酸。
欲决沈云叫阴帝,虏灭不使天下寒。
贱生罹凶丧,日与死亡逼。
羁孤困猜嫌,动步畏蛇蜮。
之子脱俗情,平生未相识。
足茧千里来,顾我喜颜色。
衣裘风霜凋,颜发尘土蚀。
开席揖之坐,意勤语腷塞。
徐徐动辞气,突兀露胸臆。
绀囊出文章,发覆见宝璧。
自羞无所有,曷以报相德。
告行东风前,花草正狼籍。
又无一尊酒,浇沃慰远客。
扁舟下长淮,企立空叹息。
人在天壤间,共为气躯逐。
岁月自崩奔,冉冉若转毂。
荣乐随云烟,凋零共草木。
亨屯固常物,达者安可速。
奈何此躯骸,未免混世俗。
前年奔大凶,况复堕手足。
零丁旅山阳,逐熟聚衰族。
相逢眼尽白,闭户甘退缩。
左丞镇景亳,相去路重复。
数遣令子来,十里吊荼毒。
子华勇此行,东下甚匍匐。
入门未及言,相向且恸哭。
嗟我颜色枯,须苍鬓又秃。
相别始踰年,世事何反覆。
晤言出世表,但觉白日速。
勘书春雨静,煮药夜火续。
襟怀两澄澹,炯炯抱明玉。
时苦外物喧,又嗟别期促。
和风送归帆,盎动淮气绿。
早寄别后篇,微吟慰孤独。
沈沈沧淮口,植木限众流。
启闭固有时,出纳千万舟。
眷予怀抱昏,羁别相牵钩。
观此巨派注,颇觉滞闷瘳。
喧豗怒霆起,始骇久不收。
既前目眩转,足缩不敢留。
朔雪下喷薄,散为白雾浮。
上悬赤油幕,旁断缥玉旒。
恐激地轴转,人有鱼鳖忧。
惊嗟势力壮,孰谓此物柔。
吾思作至监,实以处上游。
又欲接之口,沃荡胸中愁。
俄然渐枯涸,哮尔空泥沟。
渟滀既因人,开泄岂自由。
立间见底里,咄哉为尔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