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从雪斋归来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出门一步即相思”,开篇便点出旅程的开始,即便迈出一步,心中便涌起对归家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旅途的复杂情感。
“依旧崎岖冷独支”一句,描绘了归途的艰难与孤独,道路崎岖,寒风凛冽,诗人独自前行,形象地展现了旅途的不易,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艰辛与孤独。
“只雁负霜沙上至,野僧将月杖头随”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一只孤雁在霜冻的沙地上飞行,象征着诗人孤独的旅程;而“野僧将月杖头随”,则以月光下的行者自比,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总来雪窖堪长往,那见龙津更不离”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雪窖象征着归途的艰难与寒冷,但诗人却愿意长久地面对,不离不弃;“龙津”则可能指代生活的波折与挑战,诗人并未回避,而是选择与之共存,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归到柴扃閒未掩,啾嘈寒雀共论诗”两句,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中,与寒雀共同谈论诗歌的场景,既表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也寓意着心灵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感悟,充满了哲思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