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杨世子诗

太华五千仞,长河九万里。

山川每蕴玉,人物多君子。

丞相朝所宗,太尉国之纪。

若人惟杰出,济世承馀祉。

趋庭遵教义,博物兼文史。

奇声振宛洛,雅论穷名理。

伊余苦疲病,寂寞罕宾游。

不言驱驷马,于焉访一丘。

缟纻始云赠,胶漆乃相投。

优枕空长想,骖蹇遂无由。

忽此承来翰,华藻殊辉焕。

虽则滥吹嘘,可以蠲忧叹。

怀袖终不灭,掌握方留玩。

和风初应律,山莺已复新。

芳菲徒自好,节物不关人。

劳歌虽有曲,无以报阳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答杨世子诗》是隋朝诗人孙万寿的作品,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太华五千仞,长河九万里”描绘了巍峨的华山与浩瀚的黄河,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接着,“山川每蕴玉,人物多君子”表达了对山川之美与人物之德的双重赞赏,寓意着高尚的人格与自然界的美好和谐共存。

“丞相朝所宗,太尉国之纪”两句,借古代官职象征国家的支柱与领袖,强调了对国家治理者的尊重与期待。“若人惟杰出,济世承馀祉”则表达了对杰出人才的敬仰,他们能够为社会带来福祉。

“趋庭遵教义,博物兼文史”描绘了学者勤奋学习、博学多才的形象,体现了对知识追求的重视。“奇声振宛洛,雅论穷名理”则赞扬了学者们的独特见解与深邃思考,他们的声音响彻宛洛,深入探讨宇宙人生的奥秘。

接下来,诗人转而表达自己的处境:“伊余苦疲病,寂寞罕宾游。”他因病体不适,生活显得孤独与冷清。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诗人仍不忘友情:“不言驱驷马,于焉访一丘。”他愿意放下繁忙,去探访朋友,哪怕只是简陋的一丘之地。

“缟纻始云赠,胶漆乃相投。”这两句使用了比喻手法,表示友情如同缟纻(白色丝织品)般纯洁,如同胶漆般坚固,无论何时何地,友谊都能经受考验。

“优枕空长想,骖蹇遂无由。”表达了诗人对无法实现与朋友相聚的遗憾,只能在心中怀念。“忽此承来翰,华藻殊辉焕。”当收到朋友的书信时,诗人感到无比喜悦,信中充满了华丽的辞藻,犹如璀璨的光芒。

“虽则滥吹嘘,可以蠲忧叹。”即使在赞誉中,也能让人忘却忧愁,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怀袖终不灭,掌握方留玩。”诗人珍藏这份友情,让它在心中永远燃烧。

最后,“和风初应律,山莺已复新。”春天来临,和风轻拂,山间的黄莺也开始了新的歌唱,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芳菲徒自好,节物不关人。”尽管大自然的美好令人陶醉,但季节的更迭并不影响人心中的情感。

“劳歌虽有曲,无以报阳春。”诗人感叹,尽管自己有许多歌曲想要献给春天,却无法完全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9)

孙万寿(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遐年。生年不详,约卒于隋炀帝大业四年前后七年中,年五十二岁。祖宝,魏散骑常侍。父灵晖,齐国子博士。仁寿初,征拜豫章王长史,大业元年(605)转为齐王文学。当时诸王官属多被夷灭,万寿不自安,因谢病免。久之,授大理司直,卒于官,时年五十二。万寿著有文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诗九首

  • 籍贯:隋信都武强(今河北武强西南)
  • 生卒年:?~608

相关古诗词

别赠诗

昔我游云阁,及尔谬同官。

高步参师友,长裾接绮纨。

索居方十载,相思劳万端。

不言今夕遇,得尽故人欢。

酒随彭泽至,琴即武城弹。

高斋屏馀热,珍簟宿轻寒。

叶落霜威重,蓂疏月色残。

将归动离恨,弥伤行路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和张丞奉诏于江都望京口诗

回首观涛处,极望沧海湄。

流波去无限,乔木不胜悲。

蓬莱虽已变,池塘尚所思。

归飞路穷此,怅望情难持。

吾生乃民季,畴日佐藩维。

尚想西园夕,犹怀北固时。

城邑才辨处,风烟忽何之。

跂予未能已,顾叹空迟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周记室游旧京诗

大夫悯周庙,王子泣殷墟。

自然心断绝,何关系惨舒。

仆本漳滨士,旧国亦沦胥。

紫陌风尘起,青坛冠盖疏。

台留子建赋,宫落仲将书。

谯周自题柱,商容谁表闾。

闻君怀古曲,同病亦涟如。

方知周处叹,前后信非虚。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行经旧国诗

萧条金阙远,怅望羁心愁。

旧邸成三径,故园馀一丘。

庭引田家客,池泛野人舟。

日斜山气冷,风近树声秋。

弱年陪宴喜,方兹更献酬。

修竹惭词赋,丛桂且淹留。

自忝无员职,空贻不调羞。

武骑非吾好,还思江汉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