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形式: 词牌: 渔家傲

翻译

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上天可能也对梅花有所偏爱,所以让月色皎洁清澈,玲珑剔透。让我们举起金盏畅饮,一道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吧,请不要推辞酒量不胜。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注释

春信:春天的消息。
琼枝:此指覆雪悬冰的梅枝。
梅枝著雪,白如玉枝,故称。
点缀:稍加装饰衬托,使事物更加美好。
琼枝:像美玉制成的枝条。
腻:这里形容清瘦的梅枝着雪后变得粗肥光洁。
香脸:指女人敷着胭脂散发香味的面颊。
旖旎:柔美貌。
玉人:美人。
此处用以比梅花。
造化:天地,大自然。
玲珑:明亮貌。
金尊:珍贵的酒杯。
尊:同“樽”。
沈:同“沉”。
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渔家傲》。从鉴赏的角度来看,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独特情感和欣赏态度。

“雪里已知春信至。”这一句直接点出了春天的到来,即使在残雪中也能感受到春意的消息。这里,“雪里”二字设定了一种特殊的情境,既有寒冷,也预示着转暖,充满了对新生的期待。

“寒梅点缀琼枝腻。”寒梅作为冬末至春初的一种花卉,在严寒中依然开放,不仅展现了它的坚韧,而且其独特之美在于不与时节争辉煌。这里,“点缀”和“琼枝腻”形容梅花的雅致和生长环境,显示出诗人对这类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欣赏。

“香脸半开娇旖旎。”这一句描写了梅花在寒冷中半开的姿态,“香脸”指的是梅花的花容,“半开”则形象地展示了它的羞涩与含蓄。这里,诗人通过对花容的细腻刻画,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当庭际。”这一句简单而富有意境,设定了一个私密、静谧的空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片幽深之中,与诗人共同欣赏这份春日之美。

“玉人浴出新妆洗。”这里,“玉人”是对女性的美好称呼,通过她在水中的洗浴和新妆,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生机。这种描写方式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一种对于生活纯净、美好的向往。

“造化可能偏有意。”这一句则引入了一种哲思,似乎在探讨自然造物的规律和神秘,暗示着诗人对大自然有一定的理解和敬畏之心。

“故教明月玲珑地。”这里,“明月”象征了清澈与纯净,而“玲珑”则形容了一种细腻而深远的光泽。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强化了对自然美景的情感投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

“共赏金尊沈绿蚁。”这一句通过对酒宴场景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与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怀。这里,“金尊”指的是高档的酒具,而“沈绿蚁”则形容了酒中浮动的沉淀物,显示出诗人的生活品味和对细节的关注。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独特美景的珍视之情,以及对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独到欣赏能力。这也反映出李清照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审美眼光的女性,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

收录诗词(92)

李清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集校注》

  • 籍贯:山东省济南章丘
  • 生卒年: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其一)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二)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摊破浣溪沙(其二)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形式: 词牌: 山花子

摊破浣溪沙(其一)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形式: 词牌: 山花子